第八章 都怪司馬炎!(2 / 2)

“曹髦是曹魏的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被擁立為帝的時候才13歲,雖然非常年輕,但即位後被鐘會評價:才同曹植、武同曹操。在位後,他多次想要翻盤,從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手裡奪回大權,可惜勢單力薄無可奈何。”

“甘露五年,曹髦被迫再度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儘管司馬昭再次推辭,沒有接受,可他卻已經敏銳的察覺了自己的命運,於是打算正麵剛,第二天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結果身邊全是司馬昭的眼線,還沒行動就被告密,知道事情敗露,這個小夥子展現出了當年曾祖曹操首倡討伐董卓的氣概。”

“他親自出宮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所在的府邸,估摸想著自己死了也要司馬昭墊背吧。遇到反抗的人,曹髦親自用劍拚殺,邊動手還邊大喊:朕乃天子,如今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聽到這個話,相府中的兵將都不大敢迎戰,眼瞅著沒準真能讓他衝到司馬昭麵前。可惜呀,他身邊的太子舍人成濟也是司馬昭的手下,這個成濟是個愣頭青,誰都知道殺皇帝是個不能當眾乾的事,可他卻不怕,聽到賈充的招呼,一個箭步就衝上去刺殺了曹髦,兵刃從背上穿出。”

“他死的時候,不過十九歲。”】

看著天幕上年輕的皇帝不敢置信地看著胸前的矛,瞪大雙眼緩緩倒在血泊中,百姓們說不清什麼滋味,既有一種這麼年輕就死了真可惜的感覺,又有一種原來皇帝死跟我們百姓沒啥兩樣的漠然。

而無數被受著忠君教育的文人看著這九五至尊赤裸裸被殺的畫麵,受到了彆樣的刺激,嘴裡喃喃喊著:“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秦始皇時期。

哼!有勇無謀。

嬴政在心裡評價道,作為二十來歲就一舉鏟除了權臣呂不韋、老媽情夫嫪毐,而獨攬大權的政變高手,自然看不上連身邊人都沒搞定就貿貿然政變的曹髦,不過嘛。

“最後奮起反抗,好過引頸受戮。”看出曹髦算得上大勢已去的嬴政不過淡淡說了一句,便拋在腦後,一個注定的失敗者,提不起他的興趣,而他真正關注的還是那句獨尊儒術君權神授。

秦朝自商君變法後,便以法家作為治國之基,可以說秦就是法,法就是秦,事實也證明了正是因為變法,秦才能一統六國,可是一統之後,大一統之後的秦,又該何去何從?

嬴政早已敏銳地意識到了法家在大一統之後,漸漸浮現的一些不協調之處,可是正如法家離不開秦,秦也離不開法了,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真正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這是他夜夜思考的內容。

而如今,他聽到了另一個朝代另一種手段,儒家。

他自然能理解天幕上所說的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原因,強調了君權的天然合理性和神聖不可侵犯性,就是靠這種手段,漢朝能夠延綿四百年嗎?

這讓嬴政心緒起伏,因為漢很明顯是在秦之後,但據秦到底有多久……會不會是因為秦的教訓,才能漢棄法尊儒呢?

一旁的李斯沒有理會張蒼暗暗給自己使的眼色,他心裡也在默默咀嚼“獨尊儒術”這句話,始皇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獨尊儒術這一說法一出,不知多少儒生要歡呼了,要知道學術之爭勢同水火。本秦一統六國後,正是證明了法家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眼看著法家就要壓住其他學派,誰知這天幕一說,也不知道陛下會不會有其他想法。

正如李斯想的那樣,儒家確實在歡呼雀躍,雖然如今是法家勢大,但天幕可是證明了他們儒家在一個國祚長達四百年的朝代,被捧上了天,獨壓其他學說,這怎麼能不讓人振奮,恨不得馬上舞到其他學說的麵前。

也有儒生在一旁,琢磨“君權神授”這句話,暗暗點頭,真是妙呀!也不知是哪位賢士提出來的。

當然,也有人在歡喜後憂愁,如秦待詔博士叔孫通,雖然為儒家能成為當世顯學而高興,但這可不是漢代,而是以法家治國的秦呐,他在朝中也深知李斯為人,萬一他在陛下麵前更加打壓儒家怎麼辦?雖然他常被其他儒生詬病,卻還是用自己的方式關切著儒家的未來。

……

漢高祖時期。

“獨尊儒術!也不知道是哪個鱉孫想出來的!”劉邦不滿地嚷嚷著,他能理解這孫子的意圖,不就是把皇帝抬得高高的嗎?但他本人還是不怎麼喜歡儒家,雖然也任命了很多儒生,但還是沒有好感,還曾做出過拿儒生的帽子過來撒尿的行為。

蕭何不是儒生,對此當作沒聽到,隻提醒道:“陛下,天幕說我大漢有至少四百年的國祚。”

“不錯!不錯!”劉邦聞言亦沾沾自喜道,“看來後麵這些子孫沒給乃公丟人。”他又不是秦始皇,幻想著自己江山萬萬世,聽到沒被劉盈那豎子搞散了,就足夠讓他高興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