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可……三熟?
唐宋之前的眾人眼睛齊刷刷地亮了,南邊的蠻荒之地竟然是這樣的寶地!
不過一般的百姓,羨慕歸羨慕,但凡能活下去,絕不會背井離鄉,倒是有些在本地無田無地幾乎活不下去的貧民,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想著實在萬不得已,南邊也可以去闖一闖。
秦始皇時期。
嬴政眸光微閃,沉吟片刻吩咐道:“天幕結束後,令屠睢、任囂、趙佗前來覲見。”之前天幕提到任囂和趙佗任南海郡尉,任囂都死在任上了,料想他們乾得不錯,至於趙佗自立之事,嬴政倒不甚在意,既已經知道了,就不會再給趙佗這個機會。以他的胸襟也不至於因未來之事便棄人才不用,畢竟大秦如今是真缺人。
任囂、趙佗可以主持開發嶺南,可大軍還是得個老成的將領帶著,天幕雖未提到屠睢,但嬴政斟酌了朝中眾多將領,征百越還是要交給屠睢。
這次有天幕預言戰爭結果,又直言嶺南之地稻可三熟,菜滿四季,隻要多加宣揚,士卒的反感消極情緒不會那麼重。
左右聞令,趕緊出宮傳旨。
被天幕坑得差點吐血的趙佗,本來還提著心在府內措辭請罪書,一接到旨令,才鬆了口氣。
……
劉徹胸中一片火熱,嶺南之地若能開發至後世說的一年三熟,那能有多少糧食,收拾匈奴還用發愁嗎?
不過再想想他也就泄了口氣,嶺南的實際控製權還不在他手裡呢,暫時還得緊著匈奴那邊,哪有精力去管南邊。
但是嶺南之地他是勢在必得的,雖然還不能動用大軍壓製,倒可以先派使臣去與南越打嘴仗,占據道德高地,畢竟,按天幕說的——嶺南自古以來就該是華夏中原王權的一部分嘛。
劉徹把目光投向左右一二三四五大臣,頓時,大臣們汗毛直立,張嘴就想說至尊您消停點吧,嶺南沒開發那是我們不想嗎?
沒成想還沒開口,就聽見陛下轉了話題道:“日本所謂何地?”
……
“日本所謂何地?”武則天亦皺眉問道。
上官婉兒年輕亦不甚清楚,倒是旁邊一老成的女官上前回道:“這日本恐是海外倭國,鹹亨元年(公元670年)倭國曾來使請求先帝允其更名為日本,先帝未允。”
被一提醒,武則天倒想起來了,當時倭國桀驁,以百濟逆臣為借口冒犯大唐,被唐軍在白江口大敗,狠狠教訓了之後,倒又遣使求和恢複關係,還請求更名日本,先帝不喜此小國,就拒絕了他們。
不過一蕞爾小國罷了,也就是懸於海外,不然就其桀驁行為,早像高昌等西域小國一般下場了。
沒想到天幕竟然說這個彈丸小國能對華夏造成了巨大傷害,影響之大甚至讓後人覺得前人不應對其教化。
武則天深深皺眉,自鹹亨元年之後,倭國再未遣使來大唐,看來日後要多加注意。
……
英雄所見略同的還有大明,朱棣對聽到日本可謂是震怒加疑惑。
日本倭寇在洪武年間就經常騷擾沿海地區,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先帝曾派遣永嘉侯朱亮祖鎮守廣東,令其設置衛所,督理屯田,巡視海道,派兵防守,使得倭寇收斂不少,但大明海岸線太長,總有漏網之魚,後麵甚至還越演越烈。
先帝曾去信斥責,要求日本約束其國倭寇,不想他國的懷良親王態度惡劣,不僅不幡然醒悟,還囂張的拘禁了使者,殺掉了其他隨從。先帝難得寬容,還又派萊州府同知趙秩出使施壓,他們才勉強順服,後還將他們列為不征之國。
朱棣早看出這蕞爾小國畏威而不懷德的小人品行,沒想到今後竟然還敢冒犯上國——沒錯,既前無記載,那必是後世,不會是正犯在大明吧?
可令朱棣困惑的是日本一彈丸島國,除了仗著大明海岸線長難以全麵防禦,而有倭寇不時犯邊外,竟然還能對華夏造成巨大傷害?
不過想不明白就先不想了,既然小國狂妄,便要讓他們知道上國威嚴,天幕已然明示,便可順勢將其提溜出不征之列,等鄭和再下西洋時,先去這島國巡視一翻,看看有無不軌想法。
【“冼夫人曾受七朝敕封,封建王朝多讚她忠心侍君,實則她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融合的真正偉大功績,直到現代才真正受到重視,備受我國數位領導人和百姓地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