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衍都,萬寧三年,立秋日。
殿前太監得了消息,悄聲快步進殿,“回稟陛下,謝將軍已平定叛軍,不日便班師回朝。”
坐在高位上的殷璟微微點頭,開口:“諸位愛卿該是都已聽到了,謝忠將軍安定邊地,是為大功,當大賞,朕會下旨封謝將軍為驃騎大將軍。待回宮之時為謝將軍設宴接風洗塵。無事便退朝吧,朕已累了。”說罷,便要起身,全然不顧階下一百大臣的騷動。
眾大臣倒是會察言觀色,見殷璟麵色不愉,連忙恭送。
這位陛下已登基三年有餘,登基之時,地方反叛。幸得謝家相助,他才得以安穩皇位。為何反叛,眾人心裡知曉的很。此雖為皇家避諱,卻早已成了笑柄。
無民心,無實權,然而殷璟卻沒有絲毫擔憂,慣常的陰晴不定,下手狠絕,同眾位大人的朝議常常不了了之,朝中對此很是不滿。然而曾經膽敢諫言的大臣,如今已身首異處,自此再無人敢進諫。
因而旁人雖看不上殷璟,也不服殷璟,但多少還是有些畏懼的。
此時的謝忠將軍已帶十萬軍馬走在京道上,傳令官的消息總是慢一些的,再有三日,便可抵達衍都。與謝忠同行的便是謝小將軍謝清晏無疑,衍都許多女子的夢中情郎。
據說這位謝小將軍長相十分昳麗,甚至有些妖冶之色,當的起攝人心魄一詞。因此為震懾敵軍,效仿蘭陵王,常帶猙獰麵具。
雖少有人見其真實容貌,但從謝清晏的身姿上也可窺見一斑。身披甲胄,騎在高大駿馬之上,昂然端坐,雖瘦卻□□,手中長劍鋥亮。當真是風姿綽約。
一路無甚波折,走走停停,說是三日便真是三日,在驕陽正盛時,謝忠,謝清晏與一眾副將停在了衍都城門口,其餘兵馬駐紮在三千裡外。真是富庶啊,來往嘈雜人語馬嘶叫賣聲此起彼伏,好生熱鬨。
謝清晏微抬頭看城門,蒼穹大字“衍都”,忽地低頭笑了,旁人看不到謝清晏的神情,隻隱約可見麵具下那一雙眼睛彎彎。
衍都,我回來了。
有點瘮人…
眾人皆知,這位不知容貌的小將軍,是有一雙鐵血手段的,相當狠厲,軍中對其又敬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