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莫小月回到悅庭菊園……(2 / 2)

風雲墨色 金久錦 5839 字 10個月前

“她還小,不急。”雲穆辰回道。腦子裡晃過莫小月驕橫跋扈,調皮可愛的模樣,儼然跟知書達理,出類拔萃毫不沾邊。

趙子槿有些放心了,既然雲穆辰有心愛的姑娘,那麼他和莫小月之間,也許就是友情。

那日,見他們牽手而行,也許是自己太過敏感。瞧他那清清冷冷的性子,怎會有那種癖好。

這會,趙子槿瞧雲穆辰順眼了許多。此人是北崇皇親,又和未來的北崇國君關係不一般,現在,不能得罪,也不能給自己樹敵。等靜寧嫁過去,嫻妃和北崇勢必會成為最有力的後盾。

似乎是放鬆了警惕,趙子槿和雲穆辰攀談起來。當然,除了牽扯到國家大事一律避開,其他的,天南海北,全是趣聞。

雲穆辰話語不多,任由他閒扯,遇到趣事,便附和幾句。

環娘早就知道雲穆辰和趙子槿來了,雖不知他們在交談什麼,倒也不擔心。因為他們二人,一個比一個謹慎,一個比一個精明。

她坐在後院,隻管把莫小月看牢了,不能讓她出現在花廳就好。

第二日早朝,朝廷接到八百裡急報,大雍與鄴國接壤的邊境突發疫情。不日,又有急報,稱鄴國人乘虛而入,攻占榮陽城,將染病的平民燒死,活埋,燒殺搶奪,無惡不作。

朝臣議論紛紛,有些不可思議。先不說疫情,一個小小的鄴國,怎會如此行徑,吃了豹子膽了?

鄴國,是夾在北崇和大雍之間的一個彈丸小國。因為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反而在兩個國家之間生存得好好的,而且還成為兩個國家貿易往來的一個重要關口。

這幾十年來,鄴國安分守己,從不逾越。正是因為區區小國,大雍在鄴國邊防上並沒有投入多少兵力,而北崇同樣如此。這是北崇國和大雍國的一種妥協和默認,更是把鄴國作為兩國之間的一種屏障和牽製。

鄴國此番作為,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北崇。

永平帝看著朝堂下各說各的,亂哄哄一片,簡直是頭疼欲裂。

這群臣子,平時屁大點事,踴躍的很,遇到棘手的,沒幾個站出來自告奮勇。

“都閉嘴!”忍無可忍之下,永平帝吼道。

頓時,朝堂上忽地安靜下來,靜得可怕。

片刻的寧靜後,一個矮胖的老者站出來,此人是上州刺史王邵雍。

“陛下,臣認為首要任務是儘快控製疫情,當然,對於鄴國這種行為,尚不足為懼。”

王邵雍說了自己的看法,退下了。

“臣也有話要說。”一旁站出一個人來,正是裴駿。

“陛下,控製疫情當然重要,但如果鄴國彆有居心就不同了。如今,北崇日益壯大,勢頭猛烈,焉知鄴國沒有被其授意。臣認為,此次二者應同時進行,消除疫情的同時,更要給鄴國一個震懾,讓其俯首稱臣,不敢再造次。”

裴駿說得慷慨激昂,引得眾朝臣分分點頭。

永平帝“嗯”了一聲道:“你們還有什麼想法儘管說。”

隊伍裡站出兩位,鞠躬道:“臣附議。”其餘的立刻異口同聲道:“臣等附議。”

此時,曹丞站出來了,最近因為太子之事,他一直很低調謹慎。現下看清了苗頭,自然要表現一番。

“陛下,大國必須有大國的風範和驍勇。臣建議陛下可派一人代表皇室前去,一是安撫當地民心,平息疫情。二來除了消滅鄴國入侵者,還應代表我大雍,震懾鄴國,使爾俯首稱臣。”

曹丞這番話,說到永平帝心坎裡了。如今九州之勢悄然發生變化,大雍已經不是那個一家獨大的王國,再不擴大勢力,怕是要落於人之後了。

“依愛卿言,派誰去好呢?”永平帝頻頻點頭,問道。

“臣認為,晉王為人忠厚,愛民如子,可當此任。”曹丞道。

太子被廢以後,他盯上二皇子趙子炎。曹丞這個人,倒不是那種見一個倒了,馬上就趨炎附勢再找一個靠山的人。當初,乾的那些不太光彩的事,也是因為自己是太子的嶽父,袁皇後又說得委婉,覺得都是在幫太子,他才答應。

所以,他精明,沒乾什麼太傷天害理,出格的事,才躲過一劫,保全了曹家。隻可惜自己的長女,跟著趙子鈺被流放受苦去了。

如今極力推崇二皇子,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他向來認為,瑞王是雲妃的私生子,宮外帶進來的,朝堂一直對他的血統存疑。更何況,他還間接害過瑞王,怕瑞王報複。

“臣反對。臣認為,晉王從未離開過皇城,根本沒有在外處事的經驗。何況此次出事的是邊境,情況十分複雜。臣推薦瑞王,他為人沉穩,兼資文武,處事不驚,定能擔此大任。”

曹丞的推薦,裴駿極力反對,而且反對得有理有據。

明眼人都知道,此行絕對是樹功績的好機會,而且,還有兵權。

立刻有幾個站出來附議。就連那些資曆老的,擁護二皇子的,也不敢多說一二。畢竟,此等大事,豈能兒戲。

這件事對趙子炎來說,根本無所謂,他隻擔心那些疫民,多拖一天,就有一天的變數,就會死很多人。爭分奪秒的事,哪有那麼多時間計較。

“父皇,兒臣認為裴大人說得對。的確,兒臣沒有經曆過什麼大事件,還是四弟去比較穩妥。”趙子炎想了想,站出來說道。

當事人都表態了,其他人還能怎樣,大部分都站出來道:“臣附議。”

隻有幾個擁立二皇子的,冷眼旁觀。

趙子槿站在一旁,一直默默看著聽著,他不能發表意見,也不能毛遂自薦。在裴駿出列的時候,他就知道,此事妥了。

他沒有授意裴駿,自從他救過裴駿,又治好了他的兒子裴小郎,他就知道,裴駿會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該說話的時候說話。因為裴駿擁護他,相信他的為人,而且死心塌地。

朝堂上沒人質疑裴駿,一是他帶過兵打過仗,用人唯才。二是他從不站隊,為人正直。

當然,沒人知道瑞王與他有天大的救命之恩。

永平帝沉思片刻,道:“瑞王聽旨。”

趙子槿忙出列,跪下接旨。

“朕命你為西討兵馬大元帥,受魚符。同時,攜皇城醫官前往,平息疫情和邊境之亂。”

王內侍立刻捧了個盒子,走下台階,雙手呈給趙子槿。

趙子槿不卑不亢接了,行禮道:“兒臣定不辱使命,凱旋歸來。”

永平帝點點頭,“好、好。封都城內的藥材也任你調用,注意好保護自己,莫被傳染上才好。”

“請父皇放心,兒臣會保護好自己。也請父皇不要太過憂心,保重好身體。”

永平帝嗬嗬笑了,又點點頭,“好、好,有我皇兒分憂,父皇欣慰。”言畢,抬手揉了揉額頭。

王內侍會意,尖著嗓子喊道:“無事退朝。”

趙子槿忙磕頭道:“恭送父皇。”

出了金鑾殿,有人上前給趙子槿辭行。也有的,遠遠交頭接耳。

“也不見得是什麼好差事,畢竟是疫區,可彆染上疫病丟了性命。”

“就是,晉王不去是對的,畢竟,有命回才是……”

“瑞王得此重任,怕是要一飛衝天……”

“誰知道,聽說,他血統有疑……”

“小聲點,此話不可亂說……”

“……”

趙子槿冷笑一聲,甩開步伐,大步流星地出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