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錦端 初受恩澤(1 / 2)

行竹成舸 造訪一顆心 2151 字 10個月前

翌日,從窗子裡透進來的冷風和著鳥鳴聲叫醒了長公主。

貼身嬤嬤急忙上前摻扶。

“您昨日累了,不如再多睡會兒吧。”

突然從街道傳來一陣一陣的歡呼聲。

“這是怎麼了?”長公主問。

嬤嬤猶豫之下開口道;“百姓聽說官家要砍了宥國公一家,都跑到街上高聲歡呼去了。”

長公主歎了口氣,突然又想到什麼似的,問道;“宥家的小公子呢?有沒有按照我的吩咐送去他遠方的姑母家?”

嬤嬤回答;“您放心吧,估摸著這個時辰,應該到了。”

宥小公子要去的地方山清水秀,竹繞山石而棲,更有甚者能達到通天之奇觀,如今的官家還是皇子時,跟著那時的官家來過一次,歎為觀止,意興闌珊作詩一首,官家大喜,讚歎此子頗有才華,從詩中選出“竹珺”二字,這就是竹珺城的來曆。

宥小公子踏著一葉扁舟往上走,一路的良辰美景亦不能撫慰他家破人亡之痛。

他家與這位姑母的交情不算親近,是他母親的一位叔伯的女兒,算起來應該叫表姑母的,這位表姑母的夫家,便是竹珺城有名的“愛民如子”孟大人,孟大人的大女兒孟儀媛更是跟著從宮裡退下來養老的如太醫為鄉親們義診,這家人的好口碑甚至傳到了宮裡,隻是孟大人做官委實一般,四十有七了,還是個小小的五品官。

宥小公子的馬車在一處人家停下,剛下車的時候,他注意到門口的門當竟然是圓的,這是武將才用的,表戰鼓;文官則用方門當,寓意是裝書的箱子。

聽到馬車的聲音,孟家的幾位陸陸續續來到了門口,還沒等宥小公子下車,人就到齊了。

宥小公子怯懦懦的走上前,弱弱的喊了一聲;“孟姑父好。”

孟大人拍拍他的肩膀,欣慰的說道;“好孩子……沒事兒了,以後就跟著你孟姑父好好過日子。”

宥小公子跟著諸人走進院落,一路上有數不清的題字掛滿牆頭,多是闔家安康,忠君愛國之意。

飯桌上,孟大人為宥小公子介紹了孟家的其他人。

孟大人的夫人已逝,並無續弦或者納妾,留下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孟儀媛頗懂醫學,二女兒孟令媛一心鑽研古籍,三女兒孟曖媛喜好字畫,剛才宥小公子一路走來所見,都出自她手。最讓孟大人頭疼的就是這個小兒子孟琦溪了,被她二姐慣的不學無術,八歲還沒開始學書。

說話間的功夫菜斷斷續續的端上了桌,多是一些家常菜,眾人還沒吃幾口,就見一個小廝急匆匆的跑進來,趴在孟大人耳朵旁說些什麼,孟大人還沒聽完便露出驚訝的神色,急忙放下筷子跟著小廝走出大門。

宥小公子疑惑的神色爬滿臉龐,孟儀媛注意到並對他解釋說;“你彆在意,我爹平日就是這樣的,我們這些兒女都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