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堂內一時鴉雀無聲,連帶一直幫襯楊廣的楊素也老臉憋得通紅,他沒想到有勤儉樸素賢名的人登上帝位後竟如此奢靡。
“孽障!你可知罪!”楊堅心中的詫異儼然不亞於楊素,想起過往種種,隻覺得這個兒子前後所行之事相差太大!
簡直就像變了個人。
楊廣不以為然,他連連反駁,“父皇母後,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什麼南巡、龍舟,皆是誣陷!”
他尚看得明白,這些或許都是日後發生的,但此時的他還隻是晉王,連皇位都沒碰著呢,談何其他!
自然無須承認。
“還在狡辯!”文帝氣得上去給了他幾腳,直到將人踹翻才罷休。
獨孤皇後見狀,先是勸慰,“陛下龍體為重,此等排場確實奢靡無度,不過一切尚未發生,還來得及。”
無疑,她的這句話令文帝清醒過來。
是呀,還未發生,一切還有挽救的餘地。
但他還是瞧著楊廣很不順眼,勒令道:“晉王給朕跪著!”
楊廣:......
他這算飛來橫禍!
*
隋二世時期,正在龍舟上享受這一切的楊廣,麵對天幕所說一臉不悅,“朕貴為天子,自當得天下供給!有何不妥!”
置身在江河水中的腳夫們聞此天言,對比身後巨大的龍舟,隻覺上天所繪之景象就在眼前,許是見慣了,並未激起他們內心的波瀾。
【在出巡方麵,隋煬帝楊廣可當得上樂此不疲這則成語。
楊廣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
總而言之,楊廣不管南下還是北上,排場都是空氣絕後,此時大隋在邊陲小國眼中是富裕強大的,除了高句麗以外。
有大臣上奏煬帝,聲稱以現在國家的威德,經營西域易如反掌,這喚起了他遠慕秦皇漢武之功的雄心。
他派人用重金引誘西域諸國來朝,所經州縣,送往迎來,靡費動輒以萬計。
如果說,對西域的經營,雖耗資極大,但也算互惠互利;那麼楊廣對高句麗的三次討伐,則純粹是窮兵黷武,將大隋王朝拉入覆滅的深淵。
隋煬帝自視過高,竟妄想碰瓷秦皇漢武!
他禦駕親征高句麗出動的隋軍主戰兵馬已經超過一百一十三萬,在加上運輸糧草物資的民夫,間接參戰人數高達五百萬之多,可謂是聲勢浩大。
然,三次都以失敗告終。
縱觀當時的隋朝狀況,表麵看起來十分強大,但其實早已外強中乾,再加上楊廣並沒有秦皇漢武的雄才大略,很多戰術性指揮都是失敗又令人無語的騷操作。
令後世最為吐槽的便是延誤戰機。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楊廣卻下令,凡是進攻軍事行動必須相互通報,不許單獨行動,軍事進止路線必須彙報,等待命令。
在遼東城即將攻陷時,高句麗軍聲稱請降,隋軍將領迫於楊廣下的命令,隻得先派人彙報請示楊廣。
一來一回持續一個多月,等待的時間足令高句麗軍喘息並做好防禦攻勢,借此反擊。
楊廣此舉,簡直犯了兵家大忌!
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可見他隻是有想法的君王,自身能力卻跟不上!
於百姓而言,煬帝為討伐高句麗,用民不聊生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如開洛口至涿郡的永濟渠以通漕運;在涿郡營建臨朔宮,作為煬帝親征的指揮所;又在東萊郡督造了 300 艘大海船,船工晝夜立於水中,不敢稍停,自腰以下,無不生蛆,役死者達十之三四。
聽聽,這是怎樣慘無人道的場景。
民眾至此連螻蟻都不配呀!】
楊堅不怒反笑,“哈哈,好一個賢名的晉王!”
隻是這笑容令人毛骨悚然。
楊廣:......
楊素聞此,更是將頭埋得很低很低,怎麼說他也是與文帝一同征伐四方的功臣,好不容易天下歸心,天幕上楊廣一係列的操作無疑令大隋喪失民心。
明君帝王們:啊這......
看來這位帝王深諳作死之道!可憐了無辜百姓。
昏君帝王們:百姓生死與朕何乾?!不過建龍舟南巡,此法甚好。
【上一期月月老師說過,隋文帝初期全國人口400萬戶,交給隋煬帝時已達890萬戶,以一家6人計算,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