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街的西河沿胡同,有一座江浙會館,是乾隆年間的在京官員集資捐建,作為江浙人士集會公宴的場所。會館中有戲台,年節裡常有闊綽的同鄉出錢做堂會,平日也有評彈藝人,講些《三國》《水滸》,神怪公案之類的。
孔武休班時常來江浙會館坐坐,一是以慰鄉情,二來宮中交往總是諸多避忌,不如在外麵認識些同鄉,談天說地來的自在。他今天到了江浙會館,揀了張靠窗的方桌坐定,隻聽得台上吳儂軟語,弦琶琮錚,講的是楚漢之爭的故事:
“眾將士各麵麵相覷道:「棧道尚不曾修完,元帥如何便要東征?卻從哪條路出師?」
韓信曰:「此乃明修棧道,使章邯不為準備,我卻從陳倉小路進發,不五日就到散關,使平以我兵如從天而降也,此乃暗度陳倉耳。到關之日,便要破關,管教車駕不動弓矢,自能過關。」”
孔武近幾日滿心裡琢磨賺銀子撈油水的事,聽到這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隱約覺得有些啟發,一時又未能思慮妥當,抬頭看到旁邊坐著個麵熟的人,原來是上次被他撞到的小太監。
孔武把茶博士叫過來,加了一壺茶,兩碟點心,送到小太監桌上,自己也湊了過去。
“原來這位小...兄弟也是江浙人。”孔武原想說小公公,又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挑明,所以改稱“小兄弟”。小太監看了孔武一眼,卻想不起在哪見過。他雖然年紀小,但仗著聰明伶俐,相貌又俊,在如妃麵前很是受寵,對其他人則高傲冷淡,所以見孔武示好,也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
“在下孔武,蘇州柳縣人,在東華門護軍營當差。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小...兄弟,多有得罪。這壺茶就當在下賠罪了。”
小太監經他提醒想了起來,點了點頭:“無妨。宮裡人都叫我小靈子,我也是蘇州人。”
“原來是靈公公,失敬失敬。不隻公公在哪裡高就?”
小靈子不過十幾歲,見孔武恭恭敬敬地叫他做“公公”,不由得撲哧笑出聲來:“我是永壽宮伺候如妃娘娘的。”孔武見他發笑,也輕鬆了些,就想問問那天的事:“靈公公,那天出宮的時候,見你行色匆匆,又...又帶了不少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