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武道:“殿下讀的聖賢書,對我來說有如天書。隻是聽著,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旻寧便將書拿過來,指著對他說:“這是古代先賢禹和皋陶的對談。皋陶說‘檢驗人的行為有九種美德’。禹便問他‘有哪九種呢’。皋陶便說‘寬宏而又堅栗,柔順而又卓立,謹厚而又嚴恭,多才而又敬慎,馴服而又剛毅,正直而又溫和,簡易而又方正,剛正而又篤實,堅強而又合宜’。”
孔武道:“這可是難了。既要這樣,又要那樣,怕隻有上古先賢才做得到。”
旻寧笑道:“你說的對。曆代君王也要以九德修身。君王雖然是天子,也脫不了肉體凡胎,可不是難了?”
孔武知道自己失言,忙道:“殿下自然是做得到的。我真是胡說八道。”
旻寧見他回宮後對自己畢恭畢敬,在尚書房更是手足無措,施展不開,但想著這個人若是留在眼前,間或能看兩眼也是好的,便拿出紙筆:“你若是實在聽不懂,就抄書,練練字,將來總用得上。”
孔武見他從牆上書架搬過來一本大部頭,是一本印刷的《論語》,翻開書滿目都是剛硬呆板的匠體字,不由得皺了皺眉。旻寧道:“怎麼?”
“卑職不懂,隻是覺得這字...規規矩矩的,太過拘謹,不好看。殿下,不如把你的字給我一張,讓我抄著吧。”
“你小子。”旻寧笑道。他學的是董其昌的行書,舒散樸實,平淡天真,確實比刊印的木刻字好看多了。旻寧便把自己做的功課抽出一張,讓孔武抄寫。
自此,旻寧在尚書房念書,孔武就坐在旁邊抄寫消磨時光。他原本粗手笨腳捉不住筆,臨摹得久了,竟然像模像樣。不熟悉的人看了,幾乎分不出真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