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為君者:霸王道雜之……(2 / 2)

【說到主父偃他的名氣雖然沒有,董仲舒和衛霍三人大,在不了解曆史的人群裡也幾乎查無此人。

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才華或是沒有功績,在本次ssr排行中,他在名氣上雖然不能占到第一梯隊,但論功績第二梯隊綽綽有餘。

和他同以功績論排第二梯隊之人,還有張騫桑弘羊,由於張騫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主要介紹主父偃和桑弘羊。

主父偃臨淄人,在史記中的記載是和死對頭公孫弘合傳,中間穿插著徐樂和嚴安的奏疏。

其主要功績為推恩令。

一個名為推恩,實為削藩的政策。

推恩令一個對於加強中央集權,分裂地方兵不刃血的有效政策。

這項政令主要內容是,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除嫡長子以外的孩子,讓其餘子弟也擁有一部分封地繼承權,這樣隻要一個諸侯的孩子越多,分出去的地也就越多,諸侯國也就越來越小。

同時推恩令的“出發點”是仁孝之道,認為同為諸侯的孩子,可除了嫡長子,其他人都分不到一尺之地,這對於國家推行仁孝是不利,由此打出了推恩的名頭,名正言順的削藩。

且這個政策一經推出備受諸侯國,除嫡子外的子嗣好評,他們都期盼漢武帝能推行這項政策,因此紛紛助力漢武帝,政策的推行一下就非常的順利。

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除了損害諸侯國當代國君的利益外,其他人要多快樂有多快樂。

同時這項政策的推行,除了大大加強和維護了漢代中央集權,還表明了漢武帝劉徹采納了儒家的思想治國取得了成功,儒家思想進一步走向曆史舞台。

這儒家不得給主父偃點好處都說不過去,畢竟主父偃這個人成於才華,敗於貪欲。

早年因為生活貧窮的經曆,窮怕了的主父偃,在發達後就開始大肆斂財,誰送都敢要。

同時他為人又耿直,睚眥必報誰都敢告,一點也不會做人。

被他告沒的諸侯國就有兩個,其中一個據說因為害怕,他來查出自己亂來的事情,怕國家報銷,一下子服毒自殺了。

因此就算他非常有才華,但在因齊國一事落下個逼迫國君自殺的罪名後,也完全沒有人願意去幫助他,落井下石的人還頗多。

漢武帝劉徹最開始本來是不想殺他的,但是在丞相公孫弘說:齊王還沒有後代,封國被廢為郡,主父偃是罪魁禍首,陛下不殺他,無法向天下人交代,“隻能”下令誅殺主父偃。

最終這個說著“丈夫生不食用五鼎,死即五鼎烹耳”才華橫溢,但卻倒行逆施,橫暴行事貪婪無止的主父偃死了,全家報銷。

其人明明生前賓客滿堂,最後為他收屍的卻隻有孔車一人,也是令人籲噓。】

……

天幕底下眾人的目光看向主父偃,這裡麵的目光含義頗為複雜,一部分是羨慕這個人能榮登天幕,雖然說最後結局不好,但能榜上有名就已經證明了主父偃這個人的才華。

在一想到他剛剛說其他人的不如他,不值得他嫉妒,結果現在論被後人認可的才華,他還真在眾人前麵,大家複雜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推恩令這一條政策他們是服氣的,這確實是一條“毒計”,毒在光明正大,毒在提出這條政策的人,必定會因為得罪權貴諸侯而死,隻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而已。

為了那一時的榮華富貴,就賭上後半輩子的生命,全家報銷,對於他們來說完全不值當,這樣想想雖然現在官職還不高,升值空間還暫時看不見,但靠著家裡的老本,和現在的官位也是吃喝不出,沒必要去犯這個死。

這樣想著,這一部分人心裡對主父偃的嫉妒又平息下來了,沒必要和一個日後會死的人計較。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對主父偃羨慕不已,一邊覺得他才華橫溢,一邊他就是劍走偏鋒,才能想出這種“簡單”的計策,都是陛下厚愛他罷了。

想著要是他們有著陛下的厚愛和才華,一定會提點彆的建議,好好的榮華富貴不享受,何苦做這種得罪人的事情。

而位於中心主父偃,在做什麼呢?

他第一時間向劉徹告了罪:“臣有愧陛下皇恩,日後居然貪婪成性,現希望將功贖罪,為陛下主持推恩令一事。”

主父偃的反應真的很快,快到天幕落下最後一個字時,就對著已經做著削藩夢的劉徹謝罪。

這讓一些和主父偃有仇看他不爽的大臣,傻眼了怎麼還有人上趕著找死,嫌自己後半輩子活得太長嗎?

而劉徹麵對主父偃的謝罪,收起麵上忍不住帶出的一點笑意,淡淡的說:“今天幕所言乃為後日之事,尚未發生,朕如何會因為此事將罪於你,但仙人已點出此事,若不罰你不利於整肅朝堂。因此希望你能真如自己所言,好好主持推恩令。施行仁孝,為朝中官員做表率。”

得到了陛下的寬恕,主父偃恭敬回道:“臣必定殫心竭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