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風拂波,綠葉……(1 / 2)

淩霄花 竟匆匆 3373 字 10個月前

在安平國東南方,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落,村中隻有一條河流———清河,貫穿整個村子,是村中人家賴以為生的重要保障,為此村落的名字就叫清河村。

村中有許多人家,人丁興旺,其中崔、石兩姓家族是村中最大的兩個家族,除這兩姓人家之外,村裡雖然偶爾也有幾戶彆姓人家,也大多是兩姓姻親,除此外,因為村子十分排外的原因,少有從彆的地方遷徙而來的人家。

安平村地處偏僻,幾乎與世隔絕,村中人家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著大自然的慷慨,度過歲歲年年。

故事的開始就在這個小山村中。

安平十二年夏

初升的朝陽將金光鋪滿大地,朗朗書聲隨風而來點綴了春光。

伴著窗外的傳來的啾啾鳥鳴聲,初雪一邊仔細穿著針線筐裡的絲線,一邊與一旁無聊的趴在桌上繞著一縷頭發卷來卷去的秀鵑交談起來。“今天這是怎麼了?小弟不在家嗎?你居然一個人過來了。”

話音剛落,隻見秀鵑氣惱的抿了抿嘴,“我阿爹今日又去了地裡,我阿娘帶著小弟到舅舅家去了,我本來想一起去的,可是我阿娘說如果都去了,阿爹一個人在家不方便,就不帶我。太過分了,居然把我一個人丟在家裡。”她驟然坐直了身子,十分憤憤不平。

“可是你舅舅住的犀林村,離我們這兒那麼遠,如果走路的話,崔嬸帶著小弟,不是更不方便?你一起去,不是還可以幫忙照看小弟嗎?”初雪不解的揚眉,記得以前崔嬸都會把秀鵑也帶上,因為秀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並不需要崔嬸費心,而且在去的路上,她還可以牽著小弟,這樣崔嬸也會輕鬆一點。

“可是這次不要走路,阿娘說舅舅會用他家那輛牛車過來接,”崔秀鵑不滿的說,“這樣的話,牛車上完全可以再多坐我一個人,又不會把牛累垮,但是她們就是不帶我,太過分了。”

“可能崔嬸是擔心崔叔一個人在家沒有人照顧他。”林初雪安慰道。

“我知道啊,可是地裡的功夫又不是一定要今天才能做,像以前去趕集的時候一樣,休息一天不就好了。而且我也不會乾地裡的活。”她雖然並不理解,但也覺得把阿爹一個人扔在家裡不好,隻是雖然心中理解,但仍然糾結於這次居然丟下她,而且走的匆匆忙忙,都沒有告訴她去舅舅家乾什麼,這讓她有一種自己被排斥在外的落差感,所以久久不能釋懷。

“好啦好啦,這樣子吧,剛好今天你不用陪小弟,不如我跟我阿娘說一聲,我們兩個去放風箏吧。”林初雪想了想,將手上的針線歸置好,“你不是一直說很想學放風箏嗎?我們可以去大草坪上放風箏。”

“真的嗎?”崔秀鵑蹭的一下坐直了身子,開心的道,“好呀好呀!”

“不過我們可以玩多久呢?崔叔那邊需要幫忙乾什麼嗎?”林初雪問到。

“不需要不需要,他早上已經帶好午飯了,我隻要下午早點回來做好晚飯就行了,”崔秀鵑連勝應答,“我和你一起去問薑姨,薑姨肯定會同意的。”

果不其然,林母並未拒絕。

於是二人告知了林母此行去處之後,又一同回到林初雪的閨房,拿下牆上掛著的那隻以淺橘色為主的山雀兒形狀的風箏。

這個風箏是去歲春日,她們看見一隻可愛的小山雀因為迷路,在院牆上蹦蹦躂躂,心中十分喜歡,於是做了這個風箏來做紀念。

那放風箏的地方離此大約百步遠的地方,剛好有一片草叢,平時村中兒童,常於此嬉鬨。故此二人並不走遠,隻去此地,來放這隻珍藏許久的風箏。

是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風拂過少女的臉頰,將這歡聲笑語,取來做春的點綴,並將這景色遙遙送去,為春日增添一份活力。

日頭就在兩人專心致誌,一個教的認真,一個學的認真的過程中悄然而急劇的升起,更為奔跑的人增添一份愜意。

良久,崔秀鵑胡亂擦了兩下頭上的汗珠,開心的說到,“我終於學會了”,而此時兩人的臉蛋早已被在陽光的愛撫下變成了枝頭欲墜的紅蘋果。

“但是,”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說,“好累啊!”說完兩人因為這份從小到大的默契對視一笑。

既然本來就不夠旺盛的精力此時已經開始瀕臨竭力,於是二人坐在河邊那棵年老的柳樹下,借著蔭涼,一邊享受這明媚春日,一邊隨意暢談,不拘什麼,隻是就著些小女兒心事,絮絮低語著。

太陽悄然升到正空,又開始悄然西移,兼著迎麵吹來的和煦的春風,更使得人平添幾分懶意。

就在這時——

“姐姐,姐姐~”

遠處的高呼聲傳入二人耳中,聽得這熟悉的聲音,兩人褪去一些疲懶,她們應聲望去,隻見不遠處的官道上,崔小弟正一邊呼喊,一邊東張西望地尋找他們。

此時的崔秀鵑早已忘記了早上的生氣和抱怨,開心的站起來,搖手示意,“我們在這裡。”

“阿娘呢?”崔秀鵑望著快跑過來的崔小弟,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