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彪心裡一共有過兩個深愛過的人,隻是隻有一個在一起過。
第一個是一場絕無可能的暗戀。她愛上了自己的高中班主任,而這個人對她產生的深遠影響貫穿至今。那位老師就像她心中的King,所以她暗自稱他為老K,這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稱謂,老K的出現,改變了阿彪的人生。從前的阿彪隻是腦子聰明,學東西快,又愛折騰,古靈精怪。她的前16年不但成績優異,還乾過大部分班委,作為一個學生,她是自信而閃耀的,而且她幾乎不用怎麼學就能拿第一,一切都那麼順風順水。許是因為考上了全省第一的高中,遇到的牛人更多,發現天外有天,又或是因為老K不是個按部就班的老師,他的很多話像是在點醒沉睡中的人,富有哲理,發人深省。阿彪突然發現原來自己隻是盲目地活著,從未思考過自己是誰,到底想要什麼,隻是學習、考試、名校、工作、一眼望到頭,表麵上享受著某些榮光,實際上內心裡是個空殼子,完全失去了自己,像是個提線木偶。其實學校裡的功課她一門都不喜歡,她隻是恰好聰明能學好而已,她學習其實是為了讓爸媽開心,而不是發自肺腑地熱愛,她一點也不熱愛現在的一切,即便很多人羨慕,這也不是她想要的。而她喜歡的,似乎在很久很久之前就被遺忘了,她那麼熱愛繪畫、熱愛服裝設計、熱愛音樂,而這些在大人的眼中就是不靠譜、沒出息的選擇,不能當飯吃,就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她從未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總在強迫自己活出彆人想要的人生!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識彆出這一點的阿彪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她感覺自己沒有能力活出真實的自己,沒有條件活出那個熱愛藝術的自己,沒有人會支持她,更何況她在活出彆人的路上走得這麼好,這真是一種悲哀!
阿彪會愛上老K,正是因為老K引領她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麻木。老K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他才華橫溢,真實又深邃,他是阿彪生命裡遇到的第一個天才,過目不忘,學富五車,言談舉止中閃爍著橫貫古今的光芒。他是那個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人。阿彪甚至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老K的光彩,她隻能遠遠地看著,自慚形穢。在阿彪眼裡,靈魂中的光芒比皮囊的好壞重要太多了。她總是深深地沉浸在不切實際的幻象中無法自拔,她想起了魯迅和許廣平,沈從文和張兆和,蔡元培和周峻,可是她算什麼呢,她太渺小了,她不敢也不配,她是一個連靈魂都丟棄了的人。也許她唯一能做的是深愛林徽因的金嶽霖,可她誰也不是,連她自己都不是。
老K比阿彪大兩輪,孩子跟阿彪差不多大,這注定是一場絕無可能的暗戀。阿彪的擇偶標準從老K這裡發生了變化,既然她不能得到老K,那就去尋找一個跟老K一樣的人。從那以後,她的心裡再沒有同齡人進來過,而這也注定了她更艱難的情感曆程。像老K這樣比她大十幾二十歲,還這麼有才華的,沒結過婚的幾乎不存在,結過婚又離婚的,即便阿彪不介意,對方心裡也會有虧欠感,還有雙方父母等諸多因素,阿彪早已把自己逼入了絕路。但她就是太愛太愛老K了,恐怕一生都難以釋懷。正應了一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縱然有很多人愛過她,但她都一一拒絕了。陷入愛情的人們,總是有些吊詭的心思。阿彪也問過自己,這到底是愛還是崇敬,是不是自己理解錯了,可崇敬會讓人那麼想靠近,那麼想擁入懷中嗎?在愛情的層麵上,阿彪對自己是永遠真實的,愛就是愛,哪怕沒人知道,自己也要嗬護這份情感,不然也太孤獨了點,她的人生本就已經如此孤獨。對老K的愛隻能抱持隱秘,她甚至從未麵對麵直視過他,老K懂得太多了,她怕老K一眼看穿她的心思,讓她無地自容。很久很久以後,老K離婚了,但阿彪知道的時候他已經又結婚了,這是後話。
阿彪的高中生涯是焦慮、灰暗、絕望的,巨大的學習壓力,難言的情愫,對自我的審視,意外的腫瘤,一切的一切都趕到了一起,即便她想要逃出來也毫無方向,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那個時候她總在想,要是自己死了,是不是就沒有這麼多事了,是不是一切就都結束了。她幾次走到窗前,從15樓看下去,她一點也不恐高,隻覺得下去了就是解脫。而這種想要解脫的想法似曾相識,好像她很小的時候就有過,隻是記憶完全丟失,隻留下了一些熟悉感。最後,她以高考失利結束了這段旅程。從那以後,學習考試再也不是她的強項,她的人生需要找到新的答案,而創業是她重獲新生的一個出口,走到出口前她差一點離開這個世界,她在絕地反擊中看見了這個出口,在生死邊緣終於選擇了和自己站在一起,做自己的主人,永遠選擇自己喜歡的事,這是她用命換來的答案,隻是如今這個答案又迎來了新的困境,讓她無所適從。
而老K成為了她唯一的擇偶標準,這也是為什麼她很擅長跟老張、老李、齊哥做朋友,跟大叔交朋友在她這裡本就沒有難度,隻是她一如既往地保持克製,她知道這三個人跟老K一樣不可能跟她在一起。而林凡算是個比較接近的人,隻是老天又一次讓她失望了。對於老K,阿彪心裡最深的執著是,如果老K了解了真實的她,又沒有現實的阻礙,他會愛上阿彪嗎?但這個問題阿彪不會問出口,也永遠不會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