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剛下飛機的時候,周婕還沒意識到會有怎樣的艱苦等待著她;又或者說,她完全沒意識到是哪一種類型、哪種程度的“艱苦”在等著她。
周婕是知道作為留學生的生活不會和“容易”兩個字沾邊的。在飛機上,她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去適應不同的文化、語言和生活方式,還可能會麵臨一些其他的挑戰和困難——她瞧見空乘人員們都是怎麼瞥她的了……
在未來的起碼三年裡,她都需要努力學習英語,同時適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學術環境。另外,由於經濟原因、也是因為國內外物價差異問題,想不在留學期間打工來支付生活費用是不可能了。格林尼治大學的學生宿舍已經沒有名額了,唯一能解決住宿問題的辦法隻有租房子。倫敦的房租沒幾個是便宜的,她挑來挑去,曆經千辛萬苦終於選了個價格分外便宜的貝克斯利區。那裡租金最便宜,治安也相對不錯。如果一定要說哪裡美中不足,那就是從家坐公共交通到學校往返一次就需要一個半近兩個小時的時間。
同時,因為有語言障礙,在餐館當招待的活還輪不著她乾,隻能在餐館的後廚幫忙打掃打掃或洗洗餐盤。
除去學習和打工,生活瑣事幾乎把她的生活填滿——購物、做飯、打掃衛生、修理家具電器。在仿佛永不停歇的忙碌裡,還要去適應英國的飲食文化。然而說來說去,最讓人煩惱的實際上還是社交問題,或者說是語言障礙。周婕不是沒學過英語,但她對英語的反應時間和當地人完全不能比。更糟糕的是,來自當地人的歧視或者不友好的態度根本不可避免。更糟糕的是,學校的獎學金無論是數額還是名額都十分有限。她根本不在高額獎學金的獲取名單裡……
好在當時並沒有限製工作時長,這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生活、學業與工作壓力壓得周婕喘不過氣。
倫敦的雨下個不停,濃霧也難消。周婕倚在窗前,看著瘋長的手指甲,隻覺得心裡一陣陣的疲憊和煩躁。每當被壓力吞沒的時候,她的指甲就會以離奇的速度飛長,隔三差五就要剪剪指甲。啃著早就變冷、發硬的麵包,她開始思考自己來到英國會不會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