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杉也好多話想宣之於口,但由於崔得宜還牽著小少爺,靈杉也不好多嘴,隻能沉默著跟她走完了全程。
回了西院後,崔得宜將崔清憲交給薑嬤嬤,自己去了書房,備好紙筆,提筆坐在案前,默了許久,才落下筆去,寫完後又很快折好,將信件交到靈杉手中,交代道:“既然賜婚是從和親一事引起的,那麼從和親人選為什麼是王瑤查起或許能有所收獲,你去將此信交給小王爺,托他轉交給含山公主。”
“姑娘既已用上小王爺,直接問他豈不是更便捷?”靈杉接過信件,麵露不解。
“他到底不是宮中人士,何況我不願麻煩他。”對於崔得宜來說,何止是不願麻煩,實在是不願與他有過多糾葛,最好不要再接觸的好。但她能獲悉宮中之事的途徑,也隻他一條,讓他轉交信件已是無可奈何,又怎會勞他去打聽呢?
靈杉慢慢也醒悟過來,支吾著問道:“姑娘為什麼不把那件事告訴夫人呢?”
靈杉沒有明說是那件事,但崔得宜就是一下子領悟到了,她輕笑著說:“又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有什麼好說的,隻當是我不願,還能省去不少麻煩。”
婚姻大事,總講究個你情我願,他既不願,被她知曉,總好過懵懂衝撞,搞得大家都難堪的好,既然大家都沒了心思,掀篇帶過就是,也免去了長輩為此操勞。
崔得宜不願多談關於他的事,憶起賜婚這件事的各個環節,對王蘊此人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也安排了靈杉前去打聽。
但崔得宜總覺得還不夠,可是信息有限,她也理不出頭緒來,隻能先這樣一步步查起,然後靜待結果了。
信件送到謝王府後,謝聿為恰巧不在府內,信件便輾轉先到了謝王妃處,謝王妃問過來處後,沉思片刻,隻先將此信擱置在一旁,並未送入謝聿為院內。
但信未送達的事,崔得宜一概不知,她在府內等待了幾日,遲遲沒有回複,倒是賜婚的聖旨先一步下來了,如今此事算是板上釘釘,但崔得宜本也改變不了現實,隻是想搞清原委罷了。
相反王蘊這邊,倒是很快有了結果。安樂伯府庶女的處境,崔得宜早有預料,與她猜想中的也大差不差,隻是安樂伯府庶女的數量屬實是驚到她了。
聽靈杉形容說,安樂伯府關係複雜,府內登記過的姨娘就有四個,底下還有很多沒名分的外室,而庶女則有足足七個,有五個都是府內姨娘所出,餘下兩個則是外室的孩子,雖然伯府內生活艱難,但外室們還是拚了命的想把孩子養在伯府內,說出去好歹是個伯府庶女,將來嫁的人家也不會太差,以後難保不會成全她們的靠山。
而王蘊正是外室女之一,在府內的生活,相較那些有姨娘的便要艱難很多。
安樂伯雖然荒唐,但伯夫人卻手段了得,多年以來,安樂伯府庶女不斷,但庶子卻從未有過,安樂伯隻兩個嫡子,所以伯夫人在府內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撼動不了的。
但也正因如此,安樂伯府的嫡子嫡女們對待庶女們的態度可謂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早先便聽說安樂伯有個潑辣至極的嫡長女,安樂伯府還曾‘病死’了一個庶女,但市井傳言稱與這位大小姐有關,後來這位嫡長女嫁出去後,庶女們的日子才好過了些。
王瑤在府內行五,雖然不比她的姐姐,但也荒唐十足,靈杉打聽來說,她是個極其虛榮自滿的人,如今庶女們業已該談婚論嫁,她便利用這點,使得庶女們互相爭鬥比較,每次赴宴都隻帶一人,引得庶女們爭相討好她,又有伯夫人和嫡兄的寵愛,她的日子可謂是滋潤無比。
而王蘊則恰好得到了陪她去馬場的機會,便也見證了她救下三公主,贏得青睞的一幕,但王瑤入宮陪伴三公主時,王瑤身邊的人便不是她了。
靈杉打聽到的也隻這麼多,但這些稍微打聽一下就打聽得到的東西,對崔得宜裨益其實不多,但王蘊在伯府實在普通,普通到她的事都無人關注,想必伯府的人也不明白怎麼這麼一樁婚事能落到她的頭上。
崔得宜根據有限的信息,實在無法窺見此事的真貌,但巧的是王瑤出風頭的時候王蘊也在,這可能是唯一能把這兩件事連接起來的線索,也隻能從此入手,再查查看了。
雖然思緒沒有理出來,謝聿為那裡也一直沒有消息,但婚事臨近,答應崔夫人的事她還沒有完成,她不得不先開始著手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