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VS努力 離開努力的天賦一文不值……(1 / 2)

華國人口眾多,強大的人口基數本應會誕生更多天賦選手,事實上華國人確實擁有不少世界級的體育競技明星。

就是沒有一個屬於足球qaq

對比其他球類運動取得的成果,足球簡直就像是十大未解之謎一樣,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國家也不是沒有扶持,人民也不是不熱愛,人口基數又那麼龐大,那麼足球是為什麼起不來?

那些真真假假的傳說他沒有渠道證實,也不曉得真假,他不予評價。

但他曾是一個足球運動員,僅從運動員的角度來看,他有點捉急。

縱觀華國現代曆史,就算是前期很弱的項目,但是我們依然有勇敢的人,不停地向外走出去,去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知識,體係,理念,從而回來完善自身不足的地方並加以改善,應用,進而創新,最終,我們有了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體係理念!

當然,願意走出國門去頂尖聯賽拚闖的球員有,但真的不多。

拋開技術因素影響外,他覺得最主要的可能還是風險太大,同樣的薪水待遇情況下,他們更希望待在國內安穩踢球而非去外麵拚闖。

他能理解,畢竟職業球員也隻是一份工作,但凡將職業球員轉換成其他工作,也沒有多少人會願意在同等待遇之下跑去千裡之外的異國他鄉去打拚,他們要比國內的人麵臨更多的問題,語言,飲食,以及可能存在的種族歧視,水土不服等等都是未知的風險。

可體育競技終究還是不一樣的,不接觸優秀的人,又如何能變得優秀呢?

固步自封又如何取得進步呢?規避風險沒有錯,可風險難道不也是機遇嗎?

當然這僅僅是容玖昭自己的想法,對於他而言,最好地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式,就是走出舒適區,讓自己處於壓力之中,他曾經可以為了一個動作反反複複練習成百上千遍,才能將球場上的那靈光一閃重現。

賽場上哪有那麼多時間讓你思考,你隻有努力讓你的身體熟練掌握那些技巧,當你的身體掌握得足夠多,隻要你接到球,你的身體會自發找到最好的角度完成一次次漂亮的傳球與射門。

而這靠的是身體的本能,而本能正是靠著平時去打磨練習的結果,隻有一遍遍的練習,才能讓身體形成記憶,形成本能,才能在比賽中抓住那一閃而逝的機會,創造奇跡,而不是在賽後流下不甘的淚水,安慰自己下次,下次一定可以。

但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這麼高的覺悟,他很感謝那個在他驕傲自滿不可一世的時候,把他拉回正軌的老教練。

他是他的啟蒙教練,在他差點走向岔路時拉住了他,告訴他:“努力遠比天賦重要,離開努力的天賦一文不值。”

他一開始不以為然,畢竟他一直都是天賦型選手,自小靠著出眾的天賦根本無需過多的努力便能輕鬆碾壓同齡人不知多遠,遠到那些人怎麼努力去追趕都沒有用,他還叛逆地覺得老教練是不是想打壓他的氣焰才對他這麼說。

直到,他親眼看到他非常喜歡的那個前輩日漸迷失在媒體們的吹噓,放縱自己沉淪於紙醉金迷,無視了隊友、教練的勸說,揮霍著自己傲人的天賦,最終,他失去了他的靈動。

球場上再也瞧不見他輕盈身影,球迷們再也看不見他上演那些天馬行空充滿想象力的致命絕殺,曾經無人能擋的王卻在年僅26歲的時候早早地離開了足球的世界。

容玖昭就是從那一天起深刻感受到那句話的意義,他切身明白了光有天賦是不夠的,足球世界裡的天才太多了,可大部分卻如流星般一閃而逝,為什麼?

難道是他們的天賦還不夠嗎?

怎麼可能,他的前輩是足壇公認的最有天賦的球員之一,但他甚至在還沒有完全兌換掉他自己全部的天賦時就離開了足壇,他的凋零源於自我的放縱。

光有天賦是不夠的,想要兌換天賦,就要付出無數的汗水,離開努力的天賦一文不值。

“天賦是上限,你有很好的天賦代表著你的上限很高,如果普通人的上限是100,天才就是150,200,甚至更多,這取決於你的天賦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