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習竹編,顧長安第二天一大早收拾完自己後,就開始學著父親之前的動作嘗試做飯煮粥。
等顧父起床開門後,發現顧長安已經把粥做好了,坐在餐桌上雙眼叭叭的看著自己。
顧父:“這麼早?”
顧長安:“不早了,我已經準備好早餐了!”說著將飯菜擺好。
看著顧長安精神抖擻的樣子,顧父有些好笑,想到自己第一次學習竹編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也覺得顧長安的樣子可以理解了。
顧父:“你有準備就行。”說著顧父洗漱完坐在餐桌上,拿起筷子準備邊吃邊和顧長安講述竹編。
“咱們竹編的第一步就是篩選竹子,編製不同的器皿就需要不同的竹子。但你現在身體還沒恢複好,咱們就先省過這一步,等你身體稍微好點後,我帶你去山上選竹子、砍竹子。”
顧長安:“沒問題,你看我這身體邦邦的都是肌肉,估計也就半個月就能恢複。”說著還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顧父簡直沒眼看,在醫院照顧兒子的時候,自己就知道自家兒子身體是純瘦,不像老莊稼人,身上雖然瘦但都是精肉,肌肉。為了照顧自家兒子的自尊心,顧父也沒拆穿自家兒子的大話。
“咱們這第二步就是劈竹子,行話叫破蔑分層,把山上的竹子取下來以後,先鋸節、節鋸好以後刮青,刮青完起蔑。起蔑以後再一層一層的剝。最後根據自己要做的東西,確定要剝竹子的厚度。像咱們如果做竹絲畫,有時候就要把竹子剝到3絲,這個狀態下剝完的竹子比用的紙還要薄。”
“這破蔑是一道坎,也是最考驗人一個步驟,破蔑不僅需要一雙巧手還需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功夫。”說著顧父伸出了自己手,“你看,我手上的繭子都是做竹編留下的。”
顧長安看了父親的手,上麵都是厚厚的繭子。上手摸了摸,繭子都硬的不行,是長年累月積累下的厚繭。
跟顧長安說完竹編的步驟後,兩人加快速度吃起了飯菜。
吃完飯後,顧父帶著顧長安從後院屋棚中抽取了一根竹子。竹子大概五米多長,其中最短的一節竹子大概有顧長安小臂長。
顧父一邊拿著竹子,一邊和顧長安比劃:“做竹器的竹子一般是竹乾越長越好,這樣編製的竹器接口就越短,瑕疵就越少。”
“我先跟你示範一下怎麼破蔑,第一步就是講竹子劈成條狀。”說著顧父左手這竹刀,先把竹子豎著每半個指節長度劈開。劈成長條。“這第二步就是橫著劈竹,這一步是破蔑中最考驗人的一節,要左手拿刀,右手拿竹子。一寸三送。刀往下走,竹往上走,把竹子送上去,劈開。”
顧父一邊說這破蔑的要點,一邊行雲流水般的劈著竹子。
“要小心,不要著急。刀要穩,不然刀很容易就砍到自己手指伸直會砍到自己的腿。”演示完,顧父就將竹刀遞給顧長安。
顧長安拿過竹刀,開始嘗試自己劈竹。看著自己父親劈竹子的時候感覺很簡單,但到自己才發現這劈竹子的困難。竹子成細條後就會變軟,刀的力度很難掌握了。
並且往前送過一次竹子後,手需要往後摩擦著向後移,剛劈開的竹子上很多支棱著的毛刺,很容易就深深紮進沒有厚繭包裹的手上。
為了一口氣破完一條竹條,顧長安沒有顧及手上的竹刺,拿刀的力度變得更加輕柔,下劈竹條時變得更加謹慎,往前送的竹子距離更短了。
小心翼翼的批完一節竹子,顧長安發現自己後背都出汗了,這時候發現自己每根手指上都或多或少的插著毛竹刺。
劈開的竹條,剛開始還是兩邊厚度一樣,但隨著停頓次數增加,刀的方向發生了輕微的轉向,導致劈開的竹條兩邊的厚度都不一樣。
看著自家兒子白嫩的手指紮著毛刺,顧父有些心疼。兒子上學的時候,都心疼都沒讓兒子做過竹編,現在大了,也不缺錢了,又吃起竹編的苦了。
顧父:“安安,你要是做竹編,這手上紮刺是家常便飯的事,隨著你劈竹,手上會逐漸起水泡,然後水泡會隨著劈竹摩擦變成血泡,最後血泡磨爛變成繭子。”
顧長安沒有被顧父的話嚇到,反而安慰父親說:“那繭子就是我手的保護罩,這小毛刺就再也紮不進我手裡了。”
顧父:“隨你吧。”然後看著顧長安逐漸掌握批竹的技巧後,便不再關注顧長安的動作。“你先劈著,我去村裡廣場一趟。”
看顧父離開,顧長安也沒放鬆練習,作為一個前現役軍人,顧長安最不缺的就是堅毅、不放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