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那你談一談辯證唯物主義吧……(2 / 2)

“我在一家食品廠工作,負責機器維修。”

“這麼說你上過大學?那你的家庭條件一定很不錯。”

“我去年大學畢業。我家並不富裕,父親在我小時候病逝,母親獨自撫養和妹妹長大,非常辛苦。上大學的學費,一方麵來自於勤工儉學,一方麵來自親朋的資助。”

“既然你是一個知識分子,那麼你怎樣看待那麵飄揚的紅色旗幟?”

江舟遙放下碗,靠在床頭,看著他。

荀望明神色鄭重:“它承載著中國的未來。”

江舟遙並無觸動,荀望明看過這裡的世界,可以推測未來是紅色的。

“那天黃昏,你看見紅旗飄揚時很高興,你是舉著紅旗的人嗎?”

“我是。”

“怎麼證明?”

看來江舟遙並沒有完全信任他,荀望明道:“你想我怎麼證明?”

江舟遙略微思索,既然說是,那麼相關著作總看過吧?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產生,隻知道這一句出自《Das Kapital》的話可不夠。

她拿起手機,打開學習APP,進入理論頻道,選擇某著作。

“至今一切社會的曆史都是什麼的曆史?”

“至今一切社會的曆史都是Class warfare的曆史。”

這個問題不難,江舟遙又問:“What is different about the bourgeois era from all previous eras?”

“The constant change of production, the constant turmoil of all social conditions, perpetual instability and change.”

江舟遙點點頭,看來他是讀過宣言的。這沒什麼,Blue sky and white sun flag的Bald boss和他的一些手下說不定也讀過,知己知彼嘛。

“那你談一談dialectical materialism吧。”

“這真是一個很大的題目。”荀望明笑了笑,道,“我該從哪裡說起……就從這裡吧。”

“Engels sagte in "Anti-Dühring", dass die wahre Einheit der Welt in seiner Materialit??t liegt……”

《Anti-Dühring》?一直背誦的那句話是出自這裡嗎?

江舟遙在瀏覽器搜索框輸入了這四個字,荀望明則在侃侃而談。

當他終於說完,江舟遙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明白什麼是dialectical materialism,並且理論知識比她牢靠。

慚愧慚愧。

但這就能證明他沒有撒謊嗎?就能證明他信仰堅定嗎?

既然那邊是1938年,江舟遙又想到一個很好的考題!

“你知道The Five Ridges wind like gentle ripples的下一句是什麼嗎?”

荀望明忽然激動地站起來:“The Red Army fears not the trials of the Long March,Holding light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The Five Ridges wind like gentle ripples,And the majestic Wumeng roll by, globules of clay。Warm the steep cliffs lapped by the waters of Golden Sand,Cold the iron chains spanning the Dadu River。Minshan's thousand li of snow joyously crossed,The three Armies march on, each face glowing!”

“這首詩被Edgar Schnee記載在《Red Star Over China》上!今年2月上海複社翻譯出版,我拜托朋友幫我購買到一本!”

1938年才正式發表嗎?

江舟遙倒沒想過,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詩詞寫成並不是很快就能見報或者收錄在書籍。

她馬上搜索,發現很多詩詞都是在建國後刊載登發表。

“你連這首詩都知道!那再問你一句,Want to civilize its spirit?”

“If you want to civilize its spirit, you must first barbarize its body.出自《The study of sports》。”

這篇文章於1917年發表於《New Youth》雜誌第3卷第2號,筆名Twenty-eight Draw students。

荀望明大概二十出頭,能夠閱讀這麼久以前的文章,如果不是出於熱愛,那他就是一個間諜、臥底!

民國應該還沒有這麼敬業的間諜、臥底。

江舟遙打開音樂軟件,輸入“Internationale”。

“最後一題,唱一首歌吧!”

點擊播放,熟悉的曲調響起。

鄉野間的樓房,燈光明亮的臥室裡飄出一句又一句堅定有力的歌聲。

“Levez-vous, esclaves affamés.”

“C’est la dernière lutte, unie jusqu’à demain.”

“L’internachonaire doit être réalisé !”

……

一曲歌閉,江舟遙和荀望明都露出了笑容,荀望明甚至因為激動而臉色微紅。

“現在,我教你一首歌吧!一首在我們這裡每一個Sons and daughters of China都會的歌!”

荀望明挺直了肩背。

江舟遙沒有播放音頻,而是用沙啞乾澀的嗓音清唱——

刹那間,淚水奪眶而出!

這首歌,荀望明聽過的!

1935年,由田漢填詞、聶耳作曲的這首歌的歌譜在《中華日報》發表,引起熱烈相應!

同年,電影《風雲兒女》上映,歌曲在影片片頭、片尾播放,一時間,多少同學傳唱,愛國之情洶湧澎湃!

“你知道為什麼我問外語提問你嗎?”

“為了驗證我的學識?為了辨彆我是否說謊?”

江舟遙笑道:“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