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開荒(1 / 2)

豐收記 盈盈一脫 3635 字 10個月前

錦源看著她焦急的樣子,覺得甚是可愛,他直起腰半倚著鋤頭的柄閒散地問道:“未來人是怎麼澆水的呢?難道未來的山上也有自來水?”

豐收其實全然不懂梯田的澆灌方式,她撅起嘴說道:“沒有自來水,可是未來有抽水機呀,把水泵往池塘裡一丟,多少水也抽上來了。”

“未來人開山填海的本事倒是厲害。”錦源笑道,“咱們隻能用用本辦法了。我打算等咱們的地收拾的差不多,就在旁邊再開一小塊地,挖一個蓄水池出來。”

錦源給豐收指了指他預想的地方,是高於他們現在開出來的田地的,到時候利用高差從上麵放水到田裡就會方便很多。

豐收給錦源豎了一個大拇指,“厲害,這倒是讓我想到了桑基魚塘,那是一種特彆好的農業生產模式,將低窪的地方挖成塘,裡麵養魚。挖出的土堆成堤岸,種桑樹、果樹。池塘邊種茭白等水生蔬菜,池塘上又架起牲畜棚。可以養蠶,也可以養豬或是鴨鵝,這樣養牲畜又可以不占地,還能方便喂養,蠶沙或是分辨直接落入池塘喂魚。堤外農田種植水稻,通過水塘的排灌,又可做到旱澇保收。”

錦源聽得入迷,連連鼓掌,讚歎道:“這真是個妙法,這些未來人也太精明了。”

豐收笑道:“這卻不是未來人的想法,乃是江浙地區的古法呢!當然咯,未來課本上也有講類似的思路,叫做立體農業。”

“這便是多讀書的好處了,種地也能種出花兒來。”錦源說著向四下望了望,打量這地方能不能也搞個豐收說的立體農業出來,“不過現在咱們暫時沒有時間做這些了,未來慢慢規劃也不遲。”

錦源說得不錯,現在時間緊迫,就是這個蓄水池的建造也要加班加點,春天的腳步已經一步步慢慢向他們逼近了。

這池子還未動工,便已要過元宵節了。豐收看錦大娘一大早上就準備了豆沙和甘薯餡,準備滾湯圓,這才反應過來是元宵節了。

反應過來是元宵節,也就後知後覺方知道昨日就已是立春了。

“武寶走的時候說官老爺立春的時候要到鄉裡巡視,還有什麼打春牛的活動,怎麼昨天咱們這裡冷冷清清啥都沒有,難不成是我們兩個在山上給錯過了。”

錦大娘將兩種餡一一團成小球分彆放了兩小盆,取了一盆糯米麵和一盆涼水來,將餡料小球在糯米麵裡滾一遍又到涼水裡過一遍,就這樣一層層地將湯圓滾了出來。

她一邊滾著湯圓,一邊說道:“咱們窮鄉僻壤的,你還要人家大官翻山越嶺地上來給你表演呀?雖說也是他那裡管轄,可是真爬著山路上來就花一天,他來你這裡還有沒有時間去彆人那了。不過是在安慶縣周邊幾個大村落裡轉一遍,就夠他是勤政愛民了。”

豐收哦了一聲,頗感有些無聊,她手裡也做著活,嘴上抱怨:“可惜,可惜,我見老爺說的詞都想好了呢。”

錦大娘不僅嗤笑,“你還有詞呢,且說與我聽聽,我年輕時還算是小小見過一二世麵,幫你參詳參詳。”

豐收當年花了大把功夫在聽《牡丹亭》上,聽那昆曲細膩舒緩,柔情萬種的水磨腔消磨了幾十個小時,就連劇本也買來細細參詳過。

這《牡丹亭》中第八出便是勸農,正是太守杜老爺下鄉視察的劇情,豐收此刻觸了景便想起其中的情節來。

她輕輕嗓子,回想著當年聽的戲,口中便徐徐將台詞稍加了修改背了出來:“太守巡遊,春風滿馬。敢借著這務農宣化?俺等乃是安慶縣赤霞村中父老。恭喜本府王老爺,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絕風清。凡各村鄉約保甲,義倉社學。無不舉行。極是地方有福。現今親自各鄉勸農,不免官亭伺候。”

背過之後,未曾想自己竟還有這等好記憶力,先激動地呱唧呱唧給自己鼓起掌來,手上沾的麵粉是漫天飛揚。

錦大娘被這麵粉所傷,呸呸呸了幾聲,笑罵道:“你個臭丫頭作死,說便說,打得麵粉滿天飛作甚?難道官老爺來,你也揚他一臉的土?看他不把你拉下去打板子。”

豐收吐吐舌頭偷笑,跟一旁看熱鬨的錦源做了個鬼臉。

錦大娘說道:“說得這樣有腔有調,必不是你想出來的,準是從哪裡偷聽的戲文。真是有官來了,你們黃大爺去應對,隻怕還沒這樣的好詞哩!”

豐收被識破,也還厚著臉皮說:“偷聽的戲文又怎麼樣啦,能記住也是我的本事呢!這一出裡還有兩句我記得,乃是講春色的,我也背來你們聽聽。”

說著低頭細想了一下,提起腔調念了出來,乃是一句排歌:

“紅杏深花,菖蒲淺芽。春疇漸暖年華。竹籬茅舍酒旗兒叉。雨過炊煙一縷斜。”

錦大娘和錦源皆是點頭微笑細細聽著。見她停了,錦大娘笑道:“確實好,就這一句,可還有嗎?”

豐收又絞儘腦汁又想到一句,乃是杜太守所唱的一支長相思的上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