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1 / 2)

不隻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的大秦,與此同時,所有的平行時空天幕都漸漸散去,恢複成了天空本來的模樣。

元朔六年,冬。

政令發於未央宮,劉徹任命衛青為大將軍,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剽姚校尉,命令他們即刻出征,爭討匈奴。

剛剛過了正月元旦,長安還有一些寒冷。出征前夕,劉徹召集了一場家宴。

已經被立為皇後的衛子夫和劉徹共同坐在主位之上,送彆她的弟弟和外甥。雖然她已經見識了衛青的本事,但卻還是對外甥霍去病的首次出征不免有些擔憂。

或許是注意到了衛子夫情緒有些低落,期間劉徹依酒相賀,輕聲詢問:“去病,這是你第一次隨你舅舅去北方戰場,你可害怕?”

年少的霍去病意氣風發,他立落的站起來回禮:“回陛下,去病不怕。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哈哈哈哈好!”劉徹遂喜笑顏開道,“皇後,你看看,這才是朕的大漢兒郎啊!”

就在這時,內侍突然來報,天降異象,劉徹攜衛霍等人出殿觀看,天幕上竟然講述的是秦末亂世。

劉徹看完,又有些擔憂。

秦末的亂世來源於秦二世胡亥暴虐不仁,最終導致流民起義,終於滅亡了秦國。

那他這些年與匈奴僵持,其實也是消耗了大漢的國力,百姓們對他當真沒有怨言嗎?這樣看來,這次戰爭的成敗尤為重要。

衛青看出了劉徹的心思,立即下跪拜彆道:“陛下,臣等蒙受陛下大恩,無以為報。匈奴不滅,臣等絕不還朝。”

貞觀三年,李世民正巧大宴群臣,忽然天幕突變,仙人降下亡秦亂世之境。

魏征借此機會,又一次犯言直諫,說道:“陛下,這是上天的預兆啊。秦二世胡亥,何以亡國?陛下應當以史為鏡,莫要重蹈覆轍。”

李世民點頭應下,轉身過去招呼著自己的太子李承乾過來,問道:“承乾,你來說說。這秦二世何以亡國?”

見到李世民考察自己的兒子,魏征才退了回去。

李承乾現在還是個十歲的孩子,他步履蹣跚的走了過來,有點膽怯的行禮,輕輕喚了一聲:“阿耶?”

“承乾不必害怕,當成閒談就可以。”

長孫皇後也從旁安慰說道:“是啊,承乾。你阿耶隻是問問,你回答自己的見解就可以。”

雖然阿耶如此解釋,李承乾卻還是不安的眼神四處張望,又求助般的看向了自己的老師魏征,可惜老師並沒有給予他什麼提示。

“阿耶,承乾以為……成為人君應當以百姓為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李承乾搖頭晃腦的想了半天,才磕磕絆絆的想起了老師曾經對他說過的話。

雖然明知這話不可能是十歲的孩子能想到而他隻是複述了魏征的見解,但是李世民看著兒子可愛的樣子,頓時開懷大笑。

宴飲在此時此刻已然達到了高潮,諸臣也開始暢所欲言,而其中最為應景的,自然是對天幕異象展開了各種議論。

景德三年,宋真宗與遼朝達成了協議已經過了三年,以每年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價格換取了遼宋兩地邊境暫時性的平安。

宋真宗趙恒本來為自己的這次決定而沾沾自喜,卻被臣子批評了一番,因而動了泰山封禪的念頭。

隻是這泰山封禪的大典,卻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去的。大宋太祖都因為沒有徹底收複北方,而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趙恒要泰山封禪,武功定然不及秦皇漢武,為了名正言順,於是他準備與臣子密謀製造天降祥瑞。

之前還想用天書降臨這種把戲,如今看來上天定然還是認可於他,竟然真的降下來了“祥瑞”。

正好這時,大宋的上空出現了天幕和仙人,在仙人敘述中,他們看到了秦末亂世。

對現在的趙恒來說,簡直是大喜過望,什麼內容都不重要了。

他立刻傳旨道:“天降異象,仙人佳音。此乃亙古未有之祥瑞,朕願親赴泰山以祀天帝,告慰神授。”

建炎四年,此時已經是靖康之恥發生的第四年。

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卻最終選擇了趕走主戰派的宰相李剛,徹底放棄中原,逃往揚州。

去年三月,金國的士兵又突然襲擊了揚州,趙構無奈隻能又慌忙逃竄到了杭州。之後的幾個月,趙構輾轉逃竄到了趙州、明州和溫州。

終於在今年夏天又回到了臨安府,選擇定都於此。然而,雖然迫於壓力,他任命了朝廷主戰派官員一些職位。

但是趙構內心還是一心主和的,即使是看到了今天的天幕,也隻是在自己心裡暗罵。秦二世無能,若是他定然是不會亡國的。

永樂元年,朱棣剛剛決定了遷都北京,也看到了這場異象。他的臣子對此事是吉是凶,是否關係到即將要進行的遷都,展開了一場朝會。

不過,在朱棣的心裡卻是自有一番計較,仙人說盤點亂世,那大明呢,大明也會有亂世嗎?

還是說,之前的靖難……朱棣不想深想。

*

新係列的第一個視頻播放量還不錯,蘇扶南往下翻了翻粉絲們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