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肚明的周有財也知這次不花點本錢,這牆是築不起來的,急忙上前表態道:“我周家捐出文銀一百兩,在築城時可以派出人手,上城運土,挖護城溝裡的土不夠用時,可以就地起土,不用再到崗上運土,費力耗時,這大夥都清楚,北牆外邊,都是周家的地,人家願意吃這個虧,誰還有啥說的,當然周有財也有自已的小算盤,那些地本身裂礓石頭多,成不了好莊稼,挖成坑,平一平,引水種上蓮菜,比種莊稼強多了。
周有財願意帶頭把自已家的牲口趕過拉土築城門,這話一說,眾人的都說也把自已的牲口牽出來拉土。大族豪坤捐錢出力,小戶地主出人出力,眾人紛紛響應,叫嚷著表明態度。
周有財又說,等城門築好了,請唱梆子的名角小鳳仙唱三天大戲,不過他這個要跟大夥商量商量,到時候肯定家家都來不少看戲,要是大夥嫌麻煩,也就算了,看看大夥都願不願意,這話一出口,人群中嗡嗡一片,都說願意願意,這年頭,隻顧填飽肚子,各家過著自個的小日子,能看場大戲,就是過個大節,何況又是那麼一個大名角,誰不想看看小鳳仙到底長的啥樣,有的還開始盤算到時候接親戚。
有了周有財帶頭,王彩霞瞅著大夥漲紅的臉,熱切的響應,滿意的點點頭,一番商議,築牆的事情就算定下來了,也算達到了她預期的目的。
築牆事宜由張縣丞主管,二爹爹從旁協助,準備了幾日後,人手銀兩到位,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工地上人都上去了,人抬牲口拉,好不熱鬨。除了各地主鄉坤出的人手,還征集了眾多流民民夫,他們乾活都很賣力,眼下這個年景,能找到一個穩定吃飯活命的地方可不容易,自已可不能因為乾活不賣力,而被工頭趕走,丟了飯碗。
除了城牆乾活的流民民夫,海邊的碼頭也開始動工修繕。
考慮到這些流民們度日艱難,王彩霞要求張縣丞,第一個月中,先為這些流民提供夥食,到月底後再發放剩餘的工錢,往後讓他們自已管著吃食。
每日吃著饃鏌喝著熱粥,雖說隻能管飽,這也讓這些流民感激涕零,他們逃離家鄉,四處流浪,看多了世態炎涼,日漸麻木,流浪到安慶縣,被雇為民夫,賣個力氣,卻第一次感受到世間的溫暖,眾人都心裡打定主意,將來一定要留在安慶,在這裡找活安家。
對於這些流民民夫的管理,張縣丞按照安慶縣管理細則,總結了管理經驗,統計出流民民夫們的數量後,每十戶編成一甲,讓他們自個推選一年長者為甲長,每十甲編成一裡,命一人為裡長。並在縣城外專門劈出一塊空地,建了無數的地窩子草棚,讓這些民夫流民們有了容生之地。
此次,安慶縣城牆不光加高加厚,還擴建了十幾裡,把城外的大部分工廠也包含了進去,這讓鄉坤商客們大大放心,將來有了城牆的保護,自家的作坊就安全多了。
轉眼到了冬日,西北角還有二十多丈一個大口子,土地上了凍,挖土很費力,進度很慢,大夥也都有些泄勁。
王彩霞到城外轉了轉,當時那裡家家戶戶都種了高梁,高梁杆就叫秫稈,人們把秫稈捆成捆,垛起來,就是一年的柴火,王彩霞看了那一垛垛的秫稈時,她的眼眸發出了亮光,點點頭微微笑了笑,當夜,西北角的地裡,點起了幾堆秫稈火,有人不斷地往上拉秫稈,王彩霞傳了話,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去看打寨牆,給乾活的人鼓勁,響午每人給個饃饃。
第二日,果真到了不少看熱鬨的,在夜裡烤過火的地方起土,凍化了,挖土不費力了,乾活的人也有勁了,王彩霞對看熱鬨的人說,你們誰去家的秫稈垛上拉秫稈,十捆秫稈換上一個大銅子。
這個帳小孩子也會算,用這錢買柴火燒,還使不完呢,於是,老的,小的,都去拉秫稈去了,有的人還回家,把閒著的人,甚至走親戚的也叫來。鄉民們本來想著節氣裡不會有什麼事兒,現在傳出土匪過了黃河,整日挑心調膽,大夥都忙著築高加固城牆。
有了秫稈烤火,起凍土更容易了,過了不久,又傳土匪過了安慶地界,並沒有進入安慶,眾人虛驚一場,鬆了口氣。
城牆漸漸築起了二丈高的,一般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年後,城牆築好後,周有財也是說話算數,戲班子請來了,一連唱了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