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姨娘共留下三間店鋪,兩間位於安城的西市,一間位於安城的東市。
除此之外,她還留下若乾田產和兩座山莊,算得上是生財有道。
位於西市的兩間鋪子較大,占地一百平方米左右,分彆經營果脯點心和布匹成衣生意。
位於東市的鋪子則較小,約六十平米左右,主要經營胭脂水粉生意,三者均為兩層小樓。
東市由於靠近達官貴人的住所,地段較為繁華,因而房價也高出西市不少。
李姨娘當時買東市的商鋪花了接近一千兩銀子,與西市的兩間鋪子價格之和持平,可見東市房價之貴。
幸運的是,這麼多年經營下來,這三間店鋪不僅回本,而且小賺了一筆。
雅殊看完賬本後,大致計算了一下商鋪的收入與支出,每個店平均雇有兩個夥計和一個管事,夥計每人月工資五兩銀子,管事每人十兩,這樣總計每月固定支出九十兩。
而三間店鋪的月平均收入在四十到五十兩間浮動,這樣刨去人工支出,每年合計差不多能賺八百兩左右。
八百兩聽起來好像不多,但對於大鄴朝的百姓來說,這絕不是個小數目。
要知道,在大鄴朝,五口之家一年的開支也就六十兩,一個青年男子全年無休的打長工,每年總收入也就五十兩左右,因而相比較而言,這三間鋪子還是很能賺錢的。
隻不過,最近一兩年,雅殊通過查看管事每季送來的賬單,發現生意是一季不如一季了。
起初,收入降低的程度並不大,再加上有時,還會有小幅度的上升,因而雅殊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做生意嘛,起起伏伏很正常。
直到上個季度的賬單送過來,雅殊核算了一下,發現上一季度的利潤直接少了一半。
這下子她坐不住了,再虧下去,豈不是要賠錢?於是她決定找時間去實地考察一下,看看店鋪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正好又碰上林蕭上學,所以雅殊打算休息日的時候順便帶著林蕭也去看看。
兩人早早的起床,收拾了一番後,就乘著馬車直奔西市了。這次出現虧損的主要是西市的那兩家店鋪,因而雅殊讓車夫直奔西市而去。
西市的兩間店鋪相隔得不遠,都位於市場的中後方。兩間店鋪與周邊的建築物一樣,都是兩層小樓,很是和諧的融入到周圍林立的建築物中,這也使得尋找到他們比價麻煩,畢竟與其他周圍建築太過相似。
林蕭從車窗裡探出腦袋,用眼睛仔細看了四周的建築物一圈,沒發現自家的店鋪後,就又蓋上窗簾,不再尋找了。
雅殊見狀,笑道:“這次怎麼不找了?還記得你最開始出來的時候,可沒這麼容易就放棄,是怎麼都不肯老老實實的呆在車廂裡,八匹馬也拉不回來。”
“之前不是新奇嗎,現在可不一樣了。這西市我都來了好幾次了,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我都見過,所以也沒有什麼新鮮感了;再說,姐姐你不是告訴我,咱們的店鋪和周圍的店鋪相比,長得幾乎一模一樣,我現在離得遠,不仔細看還真認不出來,就不要白費力氣了,等到近了,我再好好觀察一番。”林蕭笑著對雅殊解釋道。
“看來弟弟你是長大了,才上了幾天學,就沉穩了不少,姐姐我很高興,看來用不了多久,咱家的生意就要靠你打理了,我也能偷偷懶。”雅殊聽後打趣道。
“放心好了,能為姐姐分憂,小弟我是當仁不讓。”林蕭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要是彆的事,林蕭可能不熟悉,但要是說看賬本,作為學過四則運算的林蕭來說,那絕對是小意思,算算賬而已,灑灑水啦。
馬車又慢慢悠悠的行走了一陣,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終於停到了一個點心鋪旁邊。
林蕭下車後,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這鋪子屬實是再平平無奇不過,不管是建築風格還是顏色,都與周圍的店鋪沒什麼兩樣,看來姨娘買來後,並沒有進行仔細的裝修,就直接使用了,以至於整個店鋪灰撲撲的,給人的感覺像一個已至暮年的老人。
看到這,林蕭不禁皺起了眉頭。這平平無奇的外表,很難吸引人的眼球,對自己店鋪的生意來說,這絕不是一個加分項。
觀察了一會兒牆體的完好程度後,林蕭皺起的眉頭方舒展開來。
值得慶幸的是,牆體還算完好,沒有過度傾斜、開裂等大問題的存在,若是想裝修的話,不必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房子勉勉強強的還能接著用,算是省了不少開銷。
林蕭又將目光投向門口牆上掛著的匾額,上麵書寫著五個大字:李記點心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