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今天李廣萬沒有帶很多蚊香和香皂,因為私塾考完試中午就放學了,到時候他直接接著兒子跟老娘一塊兒收攤回家。
私塾內,蘇秀才還沒來,甲班的教室裡卻異常安靜,個個都埋頭抱著書苦讀,似乎這一會兒就能把整本書裝進腦子似的。
他們這個班雖然說是啟蒙完了的,但學習科舉的書還沒學完,所以這次考試隻會著重考算術和基礎知識的記憶,也就是填空默寫類的題。
李承福不知道這是什麼朝代,似乎曆史上並不存在,部分高官的名字他聽都沒聽過,而現在的朝堂形式更是複雜。
蘇秀才不過一個多年屢試不中的老秀才,對朝堂的動向知之甚少,所以能教授給學生的除了書上的知識,其他的基本為零。
這也就導致李承福對於現在的朝代了解也很少,都穿過來三年了,除了知道年號,其他的事是一概不知。
隻是感覺不是什麼太平年,之前新縣令安排重修堤壩,招的周邊幾個村的勞動力。
但聽說很多其他地方賦稅比他們這兒還嚴重,好幾個省這個夏天鬨旱災,也是李家村本就處於比較窮困的地帶,災民沒往這兒來。
災荒年間溫飽都成問題,一般考官的側重都會放在策問等偏實務的考究上,對詩詞歌賦要求不高。
這是李承福自己的猜想,而且他本人對詩歌是真的不感冒,現在他年紀小,蘇秀才自己也水平有限,還沒發現他這一短板。
李承福自己也不在意,所以一直到後來入仕,對於作詩,他都是能避則避。
沒一會兒,蘇秀才拿著卷子進來。
見學生們都還在抱佛腳,他滿意地捋了一把花白的胡須。
還行,知道自己還有不足,都沒放棄自己,還在進行最後的搶救。
“好了,都把書收起來,準備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