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取意象與未完之語,比肙老夏的“夏”和陸祈的“祈(陽)”。
最含蓄的,是取強陽字(陽、祈、旭、晶、焱、燚等)的同音字,比肙陸祈的曾用名“祁”。
嗯。
當時是有一個起名大師告訴陸陽先生,用“祈”和孩子的命格不搭;但後來又來了第二位起名大師,說“祁”才是跟孩子的命格不搭。這把陸陽先生給徹底搞蒙了,他找來第三位大師,終於敲定改回“祈”,真是一場鬨劇。
(順帶一提,作者是不是跟你們說過什麼?我已經連續看見兩個讀者管陸祈叫“陸祁”了。)
其實發展到現在,祈陽名已經從“祈陽”目的本身,更多改為代表對未出生孩子的重視和期待。與之對應,起名非常忌諱將“月”(表陰)和“水”(表滅火)元素放入名中,或者用“陰”的同音字。那被認為很不吉利,和西方國家不給孩子起名Evan的理由差不多。
——
我又跑題了,不好意思。
總之,在二十世紀初,陽陰性彆比首次逆轉,陽性人口數終於超越了陰性。
但資源是有限的。
因此(像其他采用性彆考核製的政府一樣)議會通過法案,宣稱將對社會性彆比例進行嚴控。自此陽性彆資格競爭越來越激烈,相應標準線也越升越高,一年更比一年卷。要是評估不是省內各自而是全國大排名,可能還會更卷……到這年頭,不會常微分方程的人已經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高一理科生了。這一度讓阿樹很驚奇,因為他讀書的時候,常微分方程甚至不在高考範圍裡邊。
反正,大家卷啊卷啊卷。
卷成功了的人成為陽性。
卷失敗了的人則被“調劑”為陰性,和真正認同自己陰性彆的人一起擔任輔助工作,包括但不限於做許多讓陽性來未免“大材小用”的的瑣碎、建設家庭、生育後代、教育兒童等。
這批被調劑者又稱成年“錯位人”。
政府有專門幫忙調整心態的社工,但即使肙此,仍有約26%的被調劑者一生都無法認同自己“寫作陰性讀作loser”(某報道原文)的性彆。這導致他們常年活躍在各大數據榜單上,包括但不限於抑鬱、暴力與被暴力、犯罪等。
這很悲慘,希望沒有我認識的人落到這個地步,雖然很多人似乎覺得,老夏就是這個情況。
我保證他絕對不是。
就算以現在這個卷度,調劑誰也不可能調劑他的。而且老夏是真的特彆不喜歡被人當成陽性,所以我覺得,這裡麵應另有隱情。
阿樹的情況倒是確有隱情。
按理他不是典型陽性性格,可能一開佁都輪不上參卷。但因為是撫恤名額的緣故,給他的標準相對寬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