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我不能接班?”
“工作是老娘的,老娘想讓誰接班就讓誰接班!”
“說來說去,就是你們偏心……”
爭吵一聲高過一聲,通過薄薄的木板牆傳進小房間,坐在床邊的孟秋單手支著下巴,深沉地歎了一口氣。
又開始了。
這不是孟家第一次發生爭吵。
隻她穿來的這幾日,類似的爭吵就發生過無數次。
為的是什麼呢?
誰接班,誰下鄉?
孟家有四個孩子。老大孟春,前兩年已經結婚了,現在在軸承廠上班。
老四孟冬年紀尚小,還在上小學。
老二孟夏和老三孟秋,一個十九,一個十八,今年都到了下鄉的年紀。
孟父孟母都是江州市第三機械廠的工人。孟母是一名普通工人,孟父是廠裡的四級鉗工。
在大城市四級鉗工或許不算什麼,但在江州市這樣的小城市,四級鉗工已經是廠裡的骨乾了。
就是靠著孟父,孟家才能養活四個孩子,並先後送四個孩子讀書,甚至還給老大買了一份工作。
孟父每個月工資能拿到五十一塊五,偶爾出差還有外快,他一個人的工資幾乎能比得上孟母、孟春、以及孟春媳婦三個人。
所以他的工作是萬萬不能動的,要不然孟家的日子一下子從中等到赤貧。
孟母的工作倒是能騰出來,可是,兩個女兒,一份工作,誰接班,誰不接呢?
孟父孟母考慮到小女兒身體不好,就說讓小女兒接班,大女兒再想辦法。
大女兒孟夏就不樂意了。
憑什麼?都是女兒,憑什麼讓三妹接班?
孟家就是因為這個事吵起來的,也得虧他們一天吵三回,孟秋才能在短短時間內,把事情理清楚。
她是三天前才穿過來的,前世她還在上學,好不容易度過期末周,正準備享受暑假,一覺醒來,變成了這個“孟秋”。
從原身的記憶裡,這個時代有點像平行時空的七十年代,地名國家名略有不同,但曆史上的大事件相差無幾。
七十年代孟秋不熟悉,但她看過相關書籍影視作品,知道個大概。
這是個缺衣少食、物資匱乏的特殊時期。
最關鍵的是,這個年代國家也很艱難。而她所在的時代,祖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能和世界霸主——老M掰腕子的那種。
孟秋想想就心酸。
現在還不知道怎麼辦呢,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說不定過段日子,她還要下鄉。
孟秋長這麼大,還沒種過地,她是真不會。更想哭了。
外麵不知道說了什麼,“砰”地一聲,門被重重摔上,然後是孟母的聲音。
“嗨你——長本事了?有本事出去就彆回來!”
孟秋趕忙收拾好心情,按照她之前的經驗,這次的“戰爭”差不多到尾聲了,下麵就該叫她了。
果不其然,孟母又罵了幾句,終於偃旗息鼓,朝屋裡喊道:“三妹,三妹?”
又猜對了!
孟秋苦中作樂,拉開門,乖巧臉:“來了!”
孟母心裡煩躁,看什麼都不順眼,大女兒說一句頂一句她煩,小女兒讓做什麼做什麼,她又嫌棄。
“你這乾的什麼活?菜怎麼擇成這樣?葉子擇什麼?不要錢啊……”
“皮彆削!刮一刮,刮一刮不就行了……”
“哎呀算了算了,你起開,我來!去把砧板菜刀拿出來洗洗!什麼事都指著我,我欠你們的……”
“哦。”孟秋麻溜地去拿東西。她就堅持一點,活乾得不好,態度一定要好。
孟母看著她,心裡直發愁,她家三妹真不是乾活的料,家裡的事都乾不好,還指著她乾農活?
孟家住的是筒子樓,家家戶戶都把灶台搬到了走廊上。
住在孟家對門的胡秀芬家也在做飯。
雖然她和孟母住門對門,但兩人從年輕時候就不對付,有事沒事懟一懟,看對方笑話最積極。
這不,這會兒胡秀芳就說:“哎呦趙春華,你家三妹這樣不行啊!鄉下日子可比城裡苦,啥事都要乾。三妹這樣,下了鄉,日子怎麼過啊?”
孟母心說要你說,我能不知道?懶得搭理你。
胡秀芬也不在意,把鍋蓋蓋上,讓鍋裡的東西繼續煮,扭過身來,看著孟母,繼續說道:“趙春華你家到底誰下鄉?是三妹還是二妹啊?”
“你以前不是說不能重男輕女嗎?怎麼沒見讓你家大春和冬子下鄉?冬子年紀還小,大春可是當大哥的,怎麼不讓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