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吃貨外史》 by土豆醬 已領評……(1 / 1)

這篇《吃貨外史》我看了十章,終於忍不住抓耳撓腮,再仔細一看文案,“種田文”三個字方才讓我恍然大悟。

既然這篇文通篇都在提“吃貨”,那在下不才,也冒昧地拿食物來做比喻好了。

屈鶴屈屠夫,一個風華絕代,半野性半書生氣的屠夫,這……著實令人難以想象,暫且以紅燒肉作比好了。然而這紅燒肉又不是凡俗的紅燒肉,乃是素食主義者用素食材料做成的“紅燒肉”,有紅燒肉的樣子,可一飽眼福,卻又沒有紅燒肉的油油膩膩。

而越茗,當受則受,風流風騷,可謂蘿卜雕出來的玫瑰花。

這兩者相遇在一個拚盤內,無疑是一道精致菜點,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就是賣萌。這菜看起來不錯,吃起來味道也不錯,但是一頓兩頓三頓,一直到第十頓都是這一道菜上桌,即便在下還算是有耐心的食客,也終於有些厭倦了。這篇文,通篇都是風流婉轉的筆調,但長此以往,不免讓人覺得扭捏作態,從而由愛生恨。

此為其一。

其二,這道菜上桌,食客享用完畢,一擦嘴,然後離席。這一餐吃完,除了剩下個“好吃”的印象,對於其他,竟然是全無記憶。在下不太了解作者寫這篇文,到底是想要表達什麼,如果隻是為了饕餮之客飽餐一頓,無疑已是成功,但若想要人吃過之後念念不忘,下次再來,恐怕還要下一番功夫。而如何讓人百吃不厭,就是在下對作者更高的期望了。

一餐過後,冒昧留下這些感想,還望大廚更精進廚藝,更上一層樓^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