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文案看起,作者在文案中用了楔子的一段描寫,隻是撞衫醬覺得,既然楔子裡麵已經有了,為何在文案中要原封不動地再寫一遍呢?畢竟文案看過一遍的,在看楔子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會跳過,因此楔子就成了擺設。而一般來說,讀者決定是否繼續讀一篇文取決於這篇文的前三至五章,作者這麼安排,是不是有些浪費了文案的資源呢?個人建議作者對文案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吸引讀者。
說完文案再來說說正文。
看到正文第一章,撞衫醬先是一愣:怎麼又出來一個標題?也許是因為作者剛開始不是很熟悉係統規律吧,這個問題在第五章下就不存在了,但撞衫醬還是建議作者抽時間將前麵幾個章節修整一下。
那些分上下的章節應該是作者在同一天寫的吧,如第五章下開始的時候直接使用得是代詞:他。然而,第五章上下卻不是同一天發表的,作者這麼安排會讓讀者產生一個困擾:這裡的他究竟是誰啊?建議作者在發表類似的章節時將下章的第一個他是誰寫清楚,這樣便可減少讀者的困惑,使讀者不必翻前文,而是順暢地讀下去。
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功底很深厚,形容詞隨手拈來,尤其善長對角色外貌的描寫。這是優點,然而若是過度了的話也是缺點。無論什麼好東西都要適量,一整段的外貌描寫隻會讓讀者驚歎:這個作者的詞彙量挺多啊,的同時直接跳過該段,畢竟網絡文學有一定的速食性。建議作者在進行描寫的時候斟酌詞句,一兩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