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1 / 2)

黛玉自從祖師處學得真經後,果然每日裡勤加修煉,於靜中參玄,受益匪淺;閒暇時則演練神通以做消遣。雖是頗有一番忙碌,卻深得其中之味,於是愈發的深居簡出,非但不感到孤寂,反而有種平生未得之自在喜樂,自然也不將修道之苦放在心上。

正所謂山中無甲子,她隻管衝虛守靜,勤練不輟,不知不覺間已過了好些年月。這一日,正是功課結束,偶得閒暇,忽然心血來潮,起了些雅趣,便淨手焚香,於靜室中悠然撫琴。

一曲尚未終了,卻聽得扣門之聲,起身一看,原來是祖師身邊的童兒到訪。黛玉連忙將人延請入內,問道:“師弟突然來此,可是有什麼見教?”

童兒回禮,答道:“不敢。實則是老爺方才清修,忽然下榻,令我來尋師姐,說近日有個修行的要來,讓師姐且去山下,將人接引上來。”

黛玉十分詫異,要知道眾人追隨祖師學道,雖極是清閒,卻也各司其職,這等知客的事情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她,為何還特地讓童子前來傳令?心中好生不解,便問道:“怎麼是讓我前去接人?”

童兒笑道:“這我也不曉得。不過老爺曾說,來人與你有緣,或許是師姐前生舊識也未可知。”

黛玉聞言,不由得暗暗驚疑。隻因祖師曾說她來曆有異,雖未修煉,已算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是異星,又是孤星,怎麼突然之間就來了個能與她有緣的人?若要說有緣,她腦海裡現在能想到的,也還隻有寶玉呢。

想到這裡,她不禁微微怔住,恍然發覺自己竟然許久沒有再想起過寶玉、乃至大觀園一眾故人……想來是真的已經放下了。黛玉心中五味雜陳,既有一絲自嘲似的惆悵,又有些釋然的高興。

眼看著童子這裡問不出什麼,黛玉隻得作罷,將人送走之後,便往山下而去。

靈台山位於西牛賀洲,這裡生眾天性平和,不貪不殺,正所謂養氣潛靈,天人交感之下,靈氣格外充盈,有許多神仙勝境,靈台山便是其中一處真如福地,景致格外深秀幽奇。

黛玉出了洞府,又路過崖頭石碑,隻見碧空淨無纖雲,晴輝照眼;其下老樹合抱參天,蒼翠欲滴,蔚然成林,草氣花香沁人心脾。又有清溪潺潺,淺水激流,叮當悅耳,其中珍禽異獸偶爾出沒,最妙的是毫無凶頑之氣,見人不驚,愈發顯得靈山勝域,不在人間。

黛玉一路賞玩,快要到山腳之時,聽得林中有丁丁伐木之聲,走過去一看,隻見一個樵夫正在那兒砍柴。

那樵夫一身破棉衣,足穿草履,手執鋼斧,筋肉虯結,氣力壯實,想是熱了,將原本戴來的箬笠擱在樹樁上,隻顧埋頭乾活,揮汗如雨,砍起柴來仿佛有種摧枯拉朽的氣勢。

黛玉駐足觀望了一會兒,見那樵夫竟然絲毫不察,不由得好笑,道:“那樵夫,你可曾見過有人路過這裡上山?”

樵夫聞言,停下動作,回頭笑道:“原來是林姑娘。今日怎地有閒情下山遊玩?還是需要新柴,還是要置換物什?”一邊放下斧頭,上前與黛玉見禮。

原來祖師道法自然,門中一應事物,皆由眾人自食其力,就是平日裡一應雜役,都要親力親為。彆說私自行法從人間攝取,舉凡吃穿用度,都要與山民們以物置換,決不許放縱欲望,奢靡享受。

這樵夫正好住在山腳下,黛玉與他打過不少交道,知道此人根骨不凡,生具道性,絕非流俗,連祖師也曾說他異日成就不在眾人之下,因此從不當普通人來看他。久而久之,倒也有了幾分熟稔。

黛玉回了他的禮,調侃道:“我是來問你想通了沒有,要不要跟著我師父學仙修道?你若是成了我師弟,我還需要置換什麼東西呢?”

樵夫哈哈笑道:“這世上可曾有過不孝順的神仙?你休要來笑話我。我家裡還有老母要奉養哩。”

此人心既堅定,又能安貧樂道,還這樣不卑不亢,黛玉亦不由得好生欽佩,轉而再問道:“你還沒告訴我,近日有沒有人向你打聽,想要上山呢?”

樵夫稍加思索便懂了,答道:“並沒有。可是又有人要來向祖師求道了?”

黛玉並不回答,隻是笑道:“你又不求,知道了又有什麼用處?”

樵夫坦然道:“我雖不求,但見到有人能求得大道,也很是替他歡喜。”又笑道:“你若是不耐煩乾等,不如在這裡看我砍柴,有人說說話,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這份豁達黛玉也服他,麵上卻不顯露,微微一哂,道:“說些俗語村言難道就有趣得很麼?山中鳥鳴,本有野趣,可是你砍柴的聲音太吵,把鳥兒都嚇走了。不如你唱支歌來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