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二) “你不是故意與本世子裝可……(1 / 2)

崔灝瞅他一眼:“怎麼突然對此事有了興趣?”

謝琅自然不好說太想把枕邊某個人研究明白了,隻含糊道:“侄兒想多了解一些衛氏的情況。”

崔灝沉吟須臾,目中露出悲涼悵惘色,他沒有立刻開口,而是吩咐一邊的蘇文卿:“去屋裡,給義父端盞茶過來。”。

蘇文卿應是,轉身去了。

“衛氏三郎啊。”

崔灝感歎:“冠絕同儕,年少風流,衛氏年輕一輩翹楚,又性情疏闊,愛交朋友,當年上京城內,誰人不知衛氏三郎之名。”

“若衛氏三郎還在,衛氏之內,哪裡輪得到衛嵩、衛寅兩個庸碌之徒上躥下跳。衛氏失了衛晏,是自斷脊梁臂膀,活該如今被裴氏暗將一軍。”

謝琅:“既如此,那後來為何——”

崔灝緩緩道:“天盛八年的寒門宰相陸允安通敵叛國案,你知道吧?”

謝琅點頭:“知道,那時侄兒已經記事,依稀記得,老爹也曾上書為陸相求情。”

“沒錯,陸相大公無私,忠心為國,入主鳳閣後,大力推行了一係列利國利民的改革,可這朝堂裡容不下侵犯世家利益的忠臣。”

“西京一戰,具體真相如何我雖不知,可我敢以性命作保,陸相絕不可能作出勾結外敵,禍亂叛國之事。陸相為保全部下和十萬西京軍,獨自赴京,含冤認罪。衛氏三郎衛晏,與陸相是知交好友,當時已是鳳閣最年輕的大學士,他集結士子,於深夜敲響登聞鼓,為陸相鳴冤。可惜,他的舉動不僅沒有改變皇帝心意,反而觸怒了皇帝和皇帝背後的世家們,衛氏家主,已然致仕在家的衛憫,當眾宣布與這個兒子斷絕父子關係。之後,所有參與登聞鼓事件的官員,學子,都被杖斃在午門前,包括衛氏三郎衛晏。登聞鼓事件,株連甚廣,連太後母族都被牽連在內。自那之後,衛憫入主鳳閣,升任首輔,大淵朝堂,再無人敢提陸允安三字,衛氏的族譜上,也再無衛氏三郎衛晏之名。”

謝琅一愣。

雖然之前已經隱有猜測,但真聽到內情,仍覺震撼。

崔灝觀他神色,忽又道:“衛氏三郎品性高潔、鐵骨錚錚不假,可那個衛三,自幼在衛憫身邊受教,和他父親衛晏不是一樣的人。此子,和衛氏人一樣冷血自私,當年衛三郎伏誅,他就站在皇帝的身邊,聽說,他一滴淚都沒有流,還痛罵自己的父親是奸臣。衛氏把他放在你身邊,就是放了一條冷血的毒蛇,你千萬要提高警惕,莫被其表象所惑。”

謝琅轉動扳指,不知想到什麼,一時沒吭聲。

崔灝見狀,目光陡然嚴厲起來。

“怎麼?你對這個衛三,難道有其他看法?”

蘇文卿恰好端了茶水出來,崔灝便也收了嘴,不再說了。

崔灝喝了口茶,發話:“咱們爺三個難得聚到一處,今夜,就在這兒吃頓便飯吧。我親自下廚,給你們露一手。”

蘇文卿看他高興,道:“我去幫義父。”

等二人走遠一些,雍臨方神色複雜望著蹲在地上的謝琅:“世子,那衛三公子,看著柔柔弱弱,難道真如二爺所說,是如此冷血無情之人麼?”

那也太可怕了。

謝琅沉沉盯著前方院牆。

好半天,來了句:“誰說得清呢。”

**

簡便的午飯很快做好。

謝琅吃著久違的北郡口味飯食,問:“對了,二叔這回是為何來上京?眼下似乎並不是入京述職的時間。”

崔灝給蘇文卿夾了一筷子紅燒肉,擺手:“不是述職,我是應戶部之召而來。之前戶部撥給北境軍的那批軍糧下來了,侯爺派我過來押運,順便把年前那批棉衣的賬清算一下。”

“有了這批糧食,今年春天,將士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和北梁人乾了。”

崔灝年輕時在戰場上傷了一隻眼睛,見不了強光,所以每回出門都要戴上眼罩,說到這裡,他嘴角扯出一抹冷笑。

“之前戶部百般推脫,就是不肯放糧,如今這婚事一成,倒是突然就能周轉開了,可見之前所謂調轉不開,也不過是有人想讓他調轉不開,這朝廷,到底姓甚。”

“就是委屈你了。”崔灝歎道。

謝琅依稀記起,上一世,似乎也是二叔入上京押送這批軍糧的。

但當時他已私逃出上京,正好在北上路上和二叔擦肩而過,所以對此事印象不深。

但是“軍糧”,這二字為何如此熟悉。

謝琅想到什麼,霍然變色。

“二叔,這回這批軍糧,是從戶部糧倉直接撥麼?”

他若沒記錯,戶部轄下,一共有九個糧倉,除了撥給各處邊軍,還可用於賑災、災禍時平抑糧價。

崔灝卻搖頭:“不是,是從京郊的延慶糧倉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