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三皇五帝!!!
眾皇帝對那些陶器罐子並不感興趣,注意力全都落到起伏曲折的輿圖上,在聽到三皇五帝四字時,眼眸一震,更是不停地催促左右:“給朕把輿圖畫下來!快!”
因神跡出現受到巨大驚嚇的宦官侍從等人,還未緩過神就急急忙忙找筆墨畫圖,更甚者咬破自己的手指以血作畫,抓住機會力求獲得陛下青眼。
輿圖緩緩消失,出現一張讓人看不明白的畫:【在興隆窪文化中,考古學者在長形的祭壇上,發現了一條用紅色拳頭大小的褐紅色石塊組成的塑龍,龍頭龍身清晰可見,是中華龍最早的形象。
據考證,堆龍用的紅色石料並不是當地岩石,由先祖從遠處選取大小相同的石料運回部族,虔誠安置祭台,供奉貢品,祈求龍展神靈之威,保佑部族】
秦始皇:這是龍?
劉徹頭頂疑惑:這是龍?
李世民看看自己的龍袍在瞅天上模糊不清的形狀:龍?
趙匡胤&朱元璋&朱棣:你說這是啥?再說一遍?
曹操&劉備&孫權等三國諸人:我眼花了?不認識龍了?
或許是眾人的疑問傳到天上少年,天幕隨即解釋:【興隆文化是黃帝所屬的紅山文化前身,在經過漫長的融合裡,三皇將每個部落的圖騰部位取其一,組合我們今天的華夏圖騰龍,這是學術界說法,亦是我們課本上的記載】
隨即天幕畫麵出現數種不同的圖騰,有魚、有鹿、有鱷等等,每種圖騰取其一,在空中組合成騰飛的龍形,接著又出現在明亮的龍袍、旗幟、朱柱等物上,讓人見之便明其用途。
但此言對讓諸朝學士而言,實在太過新潮,昂首紛紛反駁大罵:“胡說,《龍經》有雲:龍春分而登,秋分入淵,迎夏則淩雲而奮鱗,樂時也。涉冬則厥泥而淺蟠,避害也。豈能隨意造謠?”
《廣雅》龍,君也,竟然否世無龍,你目無君上耶!
“沒聽過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嗎?小子竟敢胡編亂造?”
……
罵聲傳不到少年耳中,仍是繼續著自己輸送自己的觀點:【當然,也有炎帝是母親感‘神龍首’而生,死後也化為赤龍,漢高、祖劉邦化赤龍斬白龍等傳說,也有葉公好龍,龍鳳呈祥等成語流傳下來。】
蕭何&韓信&張良:雖然知道事實是怎麼回事,可總有種吹牛被戳破的淡淡尷尬感,於是乎眼神飄向當事人…
上首單腿盤踞的劉邦麵色如常,一甩胡須哼聲表示:乃公還立在這呢?乃公怎麼不是赤帝化身了?你說乃公不是赤龍,你找赤龍來作證啊!你問問它乃公是不是赤龍所化?
不過,自己怎麼變高祖了?
【到了後期,龍被賦予呼天喚地,騰雲駕霧之能,是掌管興雲布雨,是神話四靈之一,也是古時天子象征,皇權代表,成為我們華夏圖騰,十二生肖之一,影響整個東南亞,奉龍為神靈,以龍尊!】
隨著少年的話,畫麵倏地出現一條通體金色的龍,四方頭顱,顱頂有角,橢圓張目,幽深如淵,金光鱗片,刺得人幾乎張不睜不開眼,閉眼間就見這尊龐然大物張舞著鋒利的爪牙,從雲霧中撲來,張大嘴發出響徹天地的長嘯聲~
秦
見到金龍那一刹那,秦始皇呼吸一窒,眸光陡然亮了起來,見龍呼嘯撲來,腳往前一邁,竟是跟金龍融合在一起,旋身回轉,巨大的龍尾纏繞在他身上,身影折射到秦朝上空,驟然出現在天下臣吏黔首的眼前。
半隱在雲霧中的巨大金龍跟前出現一身穿玄袍,頭戴玉旒,駐劍而立的偉岸男子,站在金光威儀的龍軀前,絲毫不顯渺小,相反氣場強大,與金龍無比契合,垂目俯視,神聖威嚴,讓人望而生畏,如同天上神明傲視四海八荒,俯瞰腳下的山川湖河,看人間百世!
所有的臣吏黔首皆張大了嘴巴,呆愣當場,不知所措,突然有吏激動大喊:“是陛下,天上的人是陛下!”
“吾大秦陛下是神?”
六國貴族卻是紛紛咂了手中酒樽,大罵不止:“不天何止薄待於我等?竟讓他嬴政在空中顯了形狀!”
躲在鄉下的張良目眥儘裂:滅我故國,竟被神靈所佑,神靈眼盲,他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