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織布機徹底修好之後,薑家眾人齊心協力地織了許多軟棉布和藕布出來。
隻不過,來買藕布的大多還是些文人書生,用來製衣的話,尋常百姓買不起,而在達官貴人當中,藕布的名聲還未播散開,隻有少數識貨之人買來裁衣裳穿。
對於大多數尋常百姓而言,藕布雖好,卻不及軟棉布物美價廉。
薑瑤心中了然,要打開藕布銷量,光靠一些文人雅客買去作畫可不夠,還得在中秋節的花燈會上驚豔亮相,在那些眼高於頂的王孫權貴當中炒熱藕布的名頭。
眼下距中秋還有一月,薑瑤不敢掉以輕心,每日除了織布賣布,便是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花燈會上的樣衣。
就在這段時日裡,隔壁沉寂許久的沉香閣,終於在一個豔陽天裡轟動地開業了。
說是轟動,一點兒也不誇張。對麵蟄伏了半月有餘,一出場便來勢洶洶,開張那日可謂是轟動全城。
沉香閣開張那日,破天荒地請到了秦淮河上最有名的花魁杜泠音。
杜泠音在江南一帶是個傳奇般的女子,多少王孫公子砸錢給花樓,也未必換得回佳人垂青,多半隻能遠遠觀望一眼。
杜泠音一番傲氣非但沒勸退絡繹不絕的賓客,反倒讓她的經曆更加傳奇,讓這位大名鼎鼎的花魁更添幾分神秘魅惑。
但杜泠音並非隻有美色惑人,許多富商貴客心甘情願花重金不止為了遠遠一睹她婀娜多姿的身影,更為了她技驚四座的歌喉。
久而久之,杜泠音在江南一帶除了花魁的稱號,更有了妙音娘子的名頭。
對於溧水鎮的眾多百姓來說,雖然大多數人未曾有幸親眼見過這位名噪一時的花魁,但早在茶餘飯後中聽聞過她的傳奇經曆。
是以開張那日,沉香閣在眾目睽睽之下請出杜泠音時,多數人見到這位臉上蒙著輕紗的曼妙女子,第一反應是弄虛作假。
這遮遮掩掩的看不著臉,那門前眾多看客頗為掃興,質疑沉香閣心不誠,隨意請個女子輕紗蒙麵便敢自稱是秦淮一絕的杜泠音了。
卻見那女子聞言並不反駁,眼尾輕輕揚起,像在無聲冷笑。
她抬起纖纖玉指,沉香閣門口請來的樂班子便開始奏樂,吹笛子的,拉二胡的,彈琵琶的,弦樂交錯。
這一曲奏的是雨霖鈴,傳聞是一位落榜的才子填詞譜曲,雖是靡靡之音卻隨著往來的商旅船夫傳遍了大江南北,亦是妙音娘子杜泠音登台唱曲兒的成名作。
剛才還吵鬨著打假的看客們在弦樂聲響起後漸漸安靜了下來,來溧水鎮的戲樂班子不多,能聽到這回高水平的演奏更是難得,眾人沒再爭論眼前女子究竟是不是杜泠音,隻安心聽曲兒。
薑瑤原本在後院忙著藕絲織布,無暇去看隔壁開張的熱鬨,此時聽到隔牆傳來的絲竹弦樂之聲,也忍不住停下來留神聽著。
弦樂起頭之後,那蒙紗女子便闔目聽著音律,先是輕輕哼著,在弦樂啞聲換氣的空口,驟然變調加入唱詞。
她的嗓音如珠圓玉潤的玉石,清亮中帶著磅礴的氣勢,穿透力極強,讓周圍的聽眾心頭一震。
連河對岸的街區都有行人駐足,扭頭朝這邊眺望。這把嗓音唱得眾人如聞仙樂,飄飄然忘乎所以,如墜雲端。時而高亢激進,時而哀婉歎息,讓人沉醉其中,心情隨唱詞變幻,從這一曲歌聲中共情歌者心緒。
這唱腔……不疑有他,絕對是妙音娘子杜泠音。
縱然溧水鎮的多數百姓此前並未聽過杜泠音唱曲兒,但眼前這位女子的歌聲,同傳聞中形容的彆無二致。
不光是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欣賞,更是一傳十十傳百地吸引了溧水鎮全城的百姓往鳳仙橋下趕。
一曲唱罷,鳳仙橋下已經擠滿了人,還有一兩個人被擠得不慎落了水,最終還是府衙派了官差來維護秩序,以免人群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