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時以為這文是正劇,哪知它是個逗趣的小白文。作者今語古用寫得很自然,但文言句子的撰寫上還得加強。
如“天將降任此其人,筋骨先勞苦彼身,莫謂佳景來可易,貧窮富貴有前因。三十五簽乃唐僧取經,是為中吉。”這句,如果非要究源,前兩句應該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當然,作者可能不想按原文寫,本醬是看下麵解釋的意思想到了這一句。
如果作者是要自己寫一句文言文,那本醬不得不說,這句的語法用詞真是有很大問題。首先,第一句中那個“此其人”,“此”一般是這,這個,這裡的意思,而其呢,其實與“此”的詞性差不多,古漢語中用作第三人稱,可以理解為“他們”、“他”。那麼這句話翻譯一下,豈不變成“上天要這個那個人做大事”?到底是這個還是那個啊?
再看下一句“骨先勞苦彼身”。這句其實和上句是連在一起的,上句中的“天將降任”是主語,這一句話還沒寫完呢,下麵卻是主語變了,成了“骨”。還有這句的斷句應該是“骨先勞苦彼身”吧?先不說勞骨和苦身有沒有先來後到之說,單說這短短的一句中,竟然出現了兩次動詞,難道是二度開花?而且“彼”的意思是“那個”的意思,這“彼身”難道是“那個身體”?
再看第三句,“謂”雖然也有“說”的意思,但一般不會與“莫”相組合,如“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等,“莫”與“道”相組合比較合適。繼續往下看,“來可易”這三個字,文言語法中還真沒見過這種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