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而複雜的味道
作者這篇文,給人一種強烈的私人小說之感。什麼是私人小說呢?比喻一把,就是在一方花園中圈起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地,自己種花養草,或者養一塘子的魚,自娛自樂的小空間。空間的主人有情調但又寂寞,她或許會打開這片空間讓人欣賞,但她也不會在意彆人的品頭論足。她種的是自己想種的花,養的是自己喜愛的魚,無論在彆人眼中它們是美是醜,自顧自地美麗,顧影自憐之感受。作者的這篇文章,需要一遍遍反複回味,才能體會出作者真正的心情。但是出評時間倉促,所以在下隻好勉為其難,略略說一下遊覽這方小空間後的一點體會。
一篇私人小說,文筆大都不會太差,而且這文筆一般都帶點小清新、小文藝的味道。本文作者文筆的可貴之處就是對純文字處理的簡潔乾淨。文筆有時候的著力點並不在用詞的美俗上,而是落在文字與文字之間的關係上。利落乾淨的文字即便都是俗詞,也會給人清爽、簡潔的好感——這就是一種獨特的文風,而任何文風,都是有其受眾群的。但是作者這種文風的受眾群要小很多,這大概也是數據並不猛漲的原因之一。
第二點,作為私人小說,這篇文章自然不會在意讀者的看法,甚至也不是順著作者的路子在走,而是順著文章中每一個人物的步伐,緊跟著他們,讓作者和讀者都無力抓住。於是文章整體在落寞的放縱之餘,又顯現出一種淩亂的破碎感。前者可以吸引一定的受眾群,她們喜歡這樣一地花影般落寞的格調——即便如此,這樣的受眾群也很小。而後者就嚴重了,它很容易讓讀者犯糊塗,抓不住文章的主線,尤其是在初讀的時候,感到淩亂。
作者的開篇,駕馭住了文字,但並沒有駕馭住情節。還真如作者給“第一章”起的標題“從何說起”,作者不知從何說起,讀者們就是不知從何看起,從哪裡去揪住那根主線。柴正和蘇藝之間的糾葛伴隨著那些回憶,切割成了好幾塊,倒序插敘正敘輪番上,一開始就下這麼猛的藥,讀者們哪裡經受得住?文章的開篇,簡單明了一點比較好,尤其是對作者這樣還未完成人氣積累的作者而言。平心而論,從第一章連同後麵三四章在情節上都有點碎而斷續。當然,如果靜下心去讀,當然能讀懂,能理清時間的關係,劇情的前後順序。但是在網絡年代,有幾個讀者真的能靜下心去分析呢?
之後要指出的是,作為私人小說,這篇文章帶有很強的以女主為中心的私人敘述性,表現女主糾結心情的部分過多,而缺少了一篇小說本該具有的情節性、強烈的故事性——而這些,才是真正能吸引人讀進去的。這篇小說本來是有這很濃的故事性的,一段糾結的感情,一段恩怨情仇,行走在愛恨之間的報複等等,這些元素其實都是很吸引人的啊。但是為何作者要把這樣好的主線情節給揉得一塊塊的?讓它們淹沒在茫然若失的“心情”的漫漫河流中呢?小說當然不是故事,它擁有故事所缺少的描寫、鋪墊、布局、複雜的對白、心情的細致描繪等等。但是故事、情節,依然是一篇小說的靈魂。
其實我很喜歡作者的這種文風,平淡中透著張力。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文章呈現了不連貫的塊狀結構,情節上有些零碎,敘述部分的手法太多變,讓人一上來還沒入境就有點糊塗了,人物雖然不多,但如果上人物上得太猛,讀者也會吃不消的,就是這些讓文章的可讀性變低了。
一點小小意見,若有不敬之處,還望作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