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謀士 注定和長兄糾纏半輩子的女人……(1 / 2)

月明千裡 羅青梅 4882 字 9個月前

七公主姿容韶秀,燦若春華。

長安世家兒郎爭相求娶,從來不將皇室貴女放在眼裡的七宗五姓門閥子弟為她逞凶毆鬥。

如此佳人主動登門探望自己,換做其他人,必然欣喜若狂。

杜思南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不僅不高興,還一肚子邪火無處散發。

他看著門前笑意盈盈的七公主李瑤英,氣得雙眼血紅。

……

時下貴賤嚴明,雖然這些年兵禍連綿,仍然不能動搖世家大族的地位,世家和寒族之間涇渭分明。

彆看這幾年平民出身的英才輩出,等天下平定,掌控朝堂和天下大勢的還是世家大族。

杜思南是南楚人,自負才華,從小立誌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可惜出身寒微,聽說北方魏王李德和其長子李玄貞禮賢下士,唯才是舉,用人隻看才能,不講門第,特意收拾行囊前來投奔。

本以為得到李玄貞賞識就能從此平步青雲,一展壯誌,不想半路裡突然殺出一個李家七娘,徹底攪亂了他的計劃。

他為投奔李玄貞北上尋找魏軍。李玄貞身為世子,帳下已有倚重的能人異士,他不願被李玄貞輕看,特意趕在魏軍之前抵達關中,結交本地名士,打響名聲,等著李玄貞來三顧茅廬。

原以為可以穩坐釣魚台,沒想到李玄貞沒上鉤,魚竿就被李瑤英給拽下水了。

那時魏軍還沒進入關中平原,杜思南每天閉門讀書,偶爾出門訪友,突然遭遇一夥流匪,被綁進深山,幸得路過的商隊所救,安然脫險。

商隊首領自稱是魏郡李家的家奴,好生安慰杜思南,每隔三天派人登門探望,還遣侍女奴仆照顧他的起居。

杜思南正好想打聽李家的事,和商隊首領來往了些時日。

等他發現商隊首領是李瑤英的家奴時,立刻和對方劃清界限。

那時他想著李瑤英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深閨小娘子,以為一切隻是巧合,並未放在心上。

誰知李瑤英心機深沉,每次派遣家仆探望他時都會讓家仆抬著蓋了紅綢的擔子招搖過市,有人好奇探問,那些家仆就回答說他們是李仲虔的奴仆。

還沒等杜思南反應過來,他已投李仲虔帳下的謠言早已傳遍關中。

於是等魏軍進駐關中、李玄貞開始尋訪關中名士時,杜思南被當成了李仲虔的人。

杜思南左等右等,始終等不到李玄貞,明白李玄貞一定對自己起了疑心,不想把他這麼一個可疑人物招到身邊當謀臣。

在世人看來,李仲虔對他有救命之恩,還對他頗為看重,金銀財帛流水一樣送到他家中,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他要是改投李玄貞,先不說李玄貞信不信他的忠誠,他首先就得擔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

杜思南能屈能伸,想明白前因後果,決定退而求其次,主動找李玄貞表明自己的心誌。

他興衝衝來到長安。

這時候李瑤英又跳了出來,親自登門拜訪杜思南。

即使他避而不見,她還是三五不時到他門口晃晃,而且每次都大搖大擺,前呼後擁,帶著幾十個甲士豪奴浩浩蕩蕩穿過半座長安城。

李家七娘花容月貌,冠絕中原,每次出宮,長安五陵少年郎都會騎馬在她身後追逐,隻為多看她一眼。

她特意出宮探望杜思南,不消幾日就傳得沸沸揚揚。

杜思南氣得嘔血:這下子李玄貞對他的疑心更重了!

更讓杜思南氣結的是,李瑤英毀了他的青雲之路,卻從始至終都沒有為李仲虔招攬他的意思。

她根本就看不起他,漫不經心往他門口一站,含笑說幾句話,轉頭就走,毫無真心求才的誠意。

看在彆人眼裡,卻是高貴的七公主慧眼瞧中杜家郎君的才華,紆尊降貴,虛心請教。

杜思南有苦說不出,還得遭受京中紈絝子弟的嫉妒嘲諷和奚落。

……

兩年來的憤懣愁苦悉數湧上心頭,杜思南牙關咬得咯咯響。

李瑤英笑著示意健仆。

健仆挑著幾大擔柴米羊肉菜蔬等物邁進院子。

杜思南冷笑道:“無功不受祿。”

瑤英輕笑:“杜郎高才,當得起。”

杜思南胸膛劇烈起伏,很想一口血噴到七公主臉上。

“杜郎氣色不好,還需臥床調養,我就不打擾你了。”

和以往一樣,健仆剛剛放下挑擔,瑤英便提出告辭,手中軟鞭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掌心,顯然心不在焉。

臉上卻依舊笑意浮動,眸中滿是關切之意。

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心計,又是如此的美貌,將來必定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杜思南臉色鐵青。

瑤英轉身走下石階。

家將謝青牽著馬迎上前,沉聲問:“貴主,可是要回宮?”

瑤英翻身上馬,撥轉馬頭:“去西市逛逛,二哥要回來了,我給他挑一副新馬鞍。”

李德稱帝不久就帶著太子李玄貞和次子李仲虔出征,不久前傳回捷報,按腳程算,再過五六天,大軍就能返回長安。

謝青應了聲諾,回頭看了一眼杜思南,打馬跟在瑤英身後。

瑤英知道謝青肯定很奇怪她為什麼對杜思南態度古怪,既不重用,又不乾脆殺了以絕後患。

她不能動杜思南。

他本該是李玄貞帳下第一謀臣,她為難他同樣會渾身難受。

隻能另想法子,阻止他投效李玄貞。

現在看來這個法子效果不錯,二哥成功躲過了杜思南的戕害。

至於招納杜思南,讓他為己所用……

瑤英搖搖頭。

……

杜思南眼光毒辣,善於相人,還在南楚時,曾以四個字評價李德:一代雄主。

對李玄貞的評價也是四個字:此英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