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14年6月12日印度果阿 雨
上午十點三十七分,我和我的學生們——十三個由葡萄牙教會派往大清帝國的傳教士們,終於到達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邦。
在經曆了非洲海岸的炎熱天氣和凶險無比的漩渦之後,能夠沐浴著印度的朦朧煙雨,享受微風帶來的清新涼意,看著岸上衣著鮮豔的印度教眾,手持弓琴載歌載舞,每個人都由衷地感謝上帝,並歡欣鼓舞,重拾到達東方大國的信心和決心。
這一切於我來說,恍如遊夢。
一年零一個月之前,我在公元2023年享受現代社會方便快捷、豐富多彩的生活。
作為家裡的老小,從沒為生活發愁,當同學們都忙著考研、找工作的時候,我早已保研,正打算收拾行囊,去畢業旅行。
可上帝跟我開了個玩笑,把我扔到了十八世紀的意大利。確切的說,是1713年意大利北部的熱內亞。
我在一座叫做比塞埃的哥特式教堂前降落。
第一個‘撿到’我的人叫古塞,是這所教堂的修士,他操著一口意大利北部方言(我大學修過兩年西班牙語,可以和他做些粗略的交流),向我介紹這個時代。
我花了很長時間弄明白時空穿越這個事實,但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不久之後的一天,古塞被羅馬教廷批準去中國傳教。
原來,古塞因馬可波羅遊記愛上了中國,他已經連續六年向教廷申請去中國傳教,這一次終於成功!
和他一樣獲得東渡機會的傳教士還有十二個。
緊接著,我被教廷聘任為翻譯官,將隨傳教士隊伍一起去中國。
由於整個歐洲隻有葡萄牙有往大清派傳教士的資格,所以我們需要從葡萄牙出發。
啟程之前,來自歐洲各國的傳教士們,要先在葡萄牙的卡伯拉修道院接受漢語言和漢文化培訓。
我是他們的漢語言老師,並借機學習了他們的語言。
1714年2月,宣誓永不背叛上帝之後,我們登上了愛思佩仁斯號,開始往大清帝國進發。
我們要繞過非洲,到達印度,經由澳門,登陸廣州,最後進京。
從1714年3月到6月,我們經曆過仿佛無休止的風浪,陰晴不定的天氣,源源不斷的海盜,突然爆發的熱病,食人的非洲土著,還要忍受船長和大副突然半夜高歌……
所幸,人類是堅強的物種,我們總算成功來到印度。
果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之一,這裡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下船之後,我們受到當地教會的熱列歡迎。
就在繁冗的儀式正在進行時,碼頭上一個印度男孩對我勾勾手指,把我從人群裡救了出來。
這孩子要帶我遊覽當地風土人情,而且隻要一個銀幣。
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語,就像沙鼠熟悉沙漠一樣熟悉這個城邦,而且極其自來熟。
巧的是,他的名字就是沙。雖然才九歲,但自小就在港口討活兒,經常給外國人當導遊賺小費,十分老練。
我看港口不遠處有個集市,摩肩接踵十分熱鬨,便要他帶我去那裡看一看。
港口集市龐大繁雜,方圓一裡內擺滿了地攤兒。
有的攤主甚至在地攤兒後麵打了個帳篷,以便五天後再一次逢集的時候還能占領這個攤位。
沙吹著口哨和攤主們打招呼,他們衝他擠眉弄眼,似乎在感謝他又帶來一個外國客人——對於不懂行情的遊客來說,在這裡不當冤大頭的幾率是很低的。
不過,這裡東西做工相對粗糙。沙說,要買精品的話,得去另一個叫帕納吉的城鎮。
我在一個窩棚店裡淘到一個漂亮的本子,呐,就是我現在用來寫日記的這個。
離開集市的時候,我給沙買了一頂帽子。他高興地說,“我永遠也忘不了您。”
暮色降臨的時候,他送我回到傳教士們下榻的賓館,臨彆之前,我又給了他一個銀幣。他開心地將銀幣拋起來,吹著口哨和我道彆。
古塞在賓館門口徘徊,看見我的身影,立刻出來迎我:“老師,您怎麼去了這麼久,我從仁慈耶穌大教堂回來,看到您還沒回來,擔心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