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教人魚說人話(2 / 2)

雲溪從前也喜歡自己一個人行動。

什麼事情幾乎都可以一個人完成,上下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交了女朋友後,也經常會有一種,不需要女朋友事事陪著,一個人也可以的感覺。

前女友總說,她太過獨立,需要多釋放一些依賴需求,否則,彼此太有距離感。

可她這麼多年過來,都習慣了。

大抵從小需求沒怎麼被滿足過的人,長大後就會習慣性地壓抑自我,逐漸形成獨立內斂的性格。

剛被分手那會兒,雲溪甚至對自己的性格感到十分自卑。

她想,是不是自己的性格不夠好,不夠開朗陽光,不夠溫柔體貼,不夠懂事,付出得不夠多……

她陷入了瘋狂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就像小時候,她發覺父母不夠愛她時,認為是自己不夠乖巧懂事一樣。

過了很長時間,她才從自卑的泥淖中爬出來,明白她被分手和不被父母愛,都是出自同一個理由:她不是男的。

性彆她無法改變,也不想改變。

那唯有抱著一個想法——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島上物資富饒,人魚沒有儲備食物的習性,餓了就去水裡捉條魚,海邊獵隻蝦,叢林間采摘些野果,她隻吃新鮮的食物。

一看就沒有忍饑挨餓過,不像曆史上的人類,遭受過許多吃不飽飯、啃樹皮泥土、易子而食的時候。

雲溪也慶幸這座島嶼物資富饒,否則,她大概不是人魚的求偶對象,而是人魚的食物。

人魚喜歡對著雲溪挨挨蹭蹭,每次進入叢林前,雲溪也都會主動靠近人魚,她覺得人魚大概就像貓一樣有氣味腺,能夠釋放化學信息,標記人類。

雲溪帶著人魚的氣味進入叢林,可以免受毒蟲蚊蟻的侵擾。

她甚至覺得,人魚有海豚那樣的回聲定位係統。

因為無論她走到哪裡,天將暗時,人魚都能迅速找到她,把她帶回溶洞裡。

雲溪至今未發現水潭和叢林外圍處,比人魚體型大的生物,甚至比她大的都沒發現。

或許這也是人魚任由她一個人探索外圍的原因之一。

雲溪推測,要麼這裡是人魚的領地,彆的大型動物不敢靠近;要麼就是這片島嶼麵積龐大,食物充沛,不需要到彆的動物領地那裡冒險捕食;再要麼這片島嶼,根本沒有其他大型動物,人魚“唯我獨尊”。

最後一種推測太過理想化,雲溪有點不相信。

這裡應當也是存在一條食物鏈的,以叢林昆蟲體積異常大的情況來推斷,這片島嶼上的大型動物,隻怕也比她在文明社會裡看到的還要大。

地球史前時期,動植物的體型也十分龐大,因為那時地球生態環境很好,氧含量高,且物資豐富,無論動植物,都不愁吃喝,因而最後導致它們滅絕的,不是資源稀缺,而是隕石、射線暴一類的天災。

在這裡生存,就像遠古時期那般,沒有道路,沒有任何通信工具、交通工具;一個人的世界,就隻有眼前這般大,隻要不邁出這片領地,永遠也遇不到其他人。

雲溪模仿遠古人類,將石塊用細藤蔓捆綁固定在一根木棍上,做了個簡易的石錘。

石錘,最簡易的工具,雲溪在博物館舊石器時代的展櫃中看到過。

她喜歡逛各種博物館,外出旅遊時,必去的景點,就是當地的博物館。

幾乎每家博物館都是按時代順序排列,最前頭的展櫃,往往是遠古時期的文物,各種粗糙的石製工具、木製工具,還有獸骨製作的骨針、骨笛。

雲溪前頭看得最認真,因為博物館太大,前麵精力最充沛,耐心最足,等走到後麵,已經累得隻能走馬觀花了。

如今,她衣不蔽體,揮著石錘,劈開灌木叢,踏出一條道路,回想起衣著整潔在博物館閒逛的時光,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當時隻道是尋常”。

雲溪采摘過很多樹葉,試圖找出一種最適合當衣服穿的。

她不能每天都穿那一套襯衫和牛仔褲,有時穿著也不方便下水。她收集了各種形狀、大小的樹葉,簡單編織,遮擋住身體的敏感部位。

進入叢林時,她會在手上和腳上多綁些厚葉子,以免皮膚被樹枝、荊棘刮傷。

叢林裡很安靜,除開蟲鳴聲,幾乎就隻有雲溪雙腳踩在枯枝上的“哢嚓”聲,石錘砸開樹枝“哢吱”聲,以及,若有似無的水流聲。

她不會離岸太遠,確保自己還能聽見一絲水流聲,這樣,就算遇到危險,她也能迅速跑到水中躲避,人魚在水中遊速也更快,可以最快時間趕到她身邊。

雲溪甚至做過一個測試,她在離人魚五百米遠左右的河流中,吹了聲口哨,故意尖叫了幾聲,然後數著時間,看人魚會不會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