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那為首的胡須老頭就說了這麼一個字,那幾個彪形大漢衝了上去。他們原都是上戰場殺敵人的將士,滿手鮮血的武夫,哪裡喜歡這些個細拳花腳的功夫,若不是李娘子讓他們輕著點,這助教早就沒了命。
文人書生出身的張助教哪裡打過架,被那大漢揍了一圈就倒地躺著起不來了。
那當時揍人的威風凜凜的頭子,想要還手,現在正被一個將士當長矛拎起來紮了出去,嫌棄紮的不好,另一個將士接手,說我來,又重新給丟了出去,兩人正玩的不亦樂乎。
還有那把人舉起來像投壺一樣的,沒扔到位置氣急敗壞,拍了拍手搖頭心有不甘,準備再來,那被掄圓了扔出去的人早已暈倒,哪裡還經得起第二次。
這打手和將士,武力差距那不是一般的大,把腦袋放在褲腰帶上忠君報國的人,哪裡怕這幾下拳頭。
當時聽說李娘子被揍的半死不活的時候,遠在營州的杜都護,氣的牙齒都要咬斷,打高句麗的時候,連那敵人都失手多砍死了一些。
當日那些打人的,除了現在陪在這張助教身邊的,一個一個都被找了出來,管你是國子監的幾品官員手下,管你是那個司那個寺那個省的。
那將軍遺孤的郎君,被折磨了許久,這幾日才剛被那照顧他的人家知道,那人被被老將軍救了,在軍中很有威望,更何況那郎君雖是孤兒,可是也是有家人的。
那老將軍的遺孀,就這麼一個孫兒在世,因著自己被女兒接回府裡贍養享福,不在長安,收到李娘子的信,竟現在才知道自己的孫兒受了如此委屈,那小郎君的小腿,竟然日日都是青紫的,又是愧疚,又是難過,差點暈過去。
竟親自坐了馬車帶了家屬長途奔波,來了長安。她倒要親自問問,皇上,皇後,是否就是這樣對待她們武官!
朝堂上,文武兩邊氣氛異常,昨日李娘子被打一事鬨的沸沸揚揚,武官一流紛紛上奏,表達不滿。
文官如新貴一流也在為年輕學子說話,裡麵不乏也受過同樣苦楚之人。
國子監裡不少受了那張助教恩惠的人,則努力保他,一直說些好話。
世家子弟讀書的人到覺得沒什麼,他們從未受過欺辱,還覺得那張助教文人和善,很是狗腿,又怎麼能做出這種事情?然後指責武官新貴杜撰,故意誣陷。
兩邊掐架不可開交,這邊還沒結束,那邊又傳來有著誥命的娘子要親見皇上,皇後,另一邊張助教被揍的事情都傳了過來。
本還打著哈哈和著稀泥的皇上,終於感受到了這事情的嚴重性,太子也立馬知道了,這事不能在護著了,棄車保帥才是緊要的。
太子示意了下麵的臣子,那臣子立馬倒戈。
“稟陛下,這樣的人,決不能為人師表,打人在先理應重罰,還望陛下明鑒”情景居然一片和諧了起來。
這有著護國之功的家眷,雖然不再掌權,可也有些威望餘溫,更何況,那李娘子的兒郎如今還在為之攻打高句麗,如今知道阿娘被打,兒郎被欺辱,定是要影響士氣。
問題變大就不再是張助教失職,如今可是文官欺負武官,世家欺負新貴的問題了。
皇後:“這助教做得不對,但武官們也不能擅自報仇。”皇後端坐在一串金玉簾幕後麵,聲音柔和像皇上提議道
“理應撤了這張助教的職位,再讓國子監好好監督,另外在輔已真正德高望眾的博士,去寺學任教,給那貧寒學子一些安慰。”
“那張助教行為不端,估摸著打人想必也是想保全自己官職所為。
“皇後明鑒,那張助教哪裡有那麼大的權利,另是有人指使”,身邊一武官不滿皇後說法,出言頂撞。
皇後並不生氣還是溫言問到:“那武官們私自動用私刑這樣怎麼算呢?不若我說,這張助教行為不端,撤職處理,另打了李娘子的人也交由刑部,武官們自己做主這件事,也是事有起因,罰一月月俸,如何?”
文武官員們都安靜下來,那文官們想辯駁,這皇後已經幫著摘了出來,隻留了那張助教一人撤職,那多說隻會給太子增添煩惱,給大家添麻煩,這要牽扯進去,國子監也好,門下省也好都要跟著折騰。
武官們也不好再說甚麼,私自報複,動用私刑,這可不是罰幾月月俸就能解決的,他們無非要個態度,一個安撫,如今有了,也都紛紛閉了嘴。
皇後:“陛下放心,家眷那邊,我自會安慰好。“
------------------------------------------
次日,皇上發布了詔令,由中書省起草,交由門下審議,皇帝同意後,又交於尚書省執行,這件事就算了解了,算是大家都滿意,那寺學生們也算暫時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小娘子,你可想要什麼謝禮?”李娘子還臥病在床,哪怕身子骨硬朗,受了那麼幾下重錘,也是需要修養一些時日的。
玄淨陪侍坐在床邊的一個矮幾上,被那李娘子拉著手,一臉溺愛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