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元七年季月初一日(前157年7月6日),劉瑞穿來的第六年裡,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大漢的第五位皇帝劉恒病逝於未央宮。終四十七,喪葬從簡。
而當編鐘的九響傳到宮外,令百姓得知天子崩殂的消息時,無一家不愁雲慘淡,無一人不掩麵哀戚。蓋因在兩任少帝和諸呂之亂後,好不容易迎來一位以仁孝治天下的天子,然而仁君終為人皇,正如那滅了六國的秦皇,始於亭長的高祖,也得接受酆都大帝的召喚。
不過除了感歎天子,而且還是比較仁慈的天子也有生老病死之餘,百姓們更好奇太子登基後會有怎樣獎勵,以及這位太子是否能像其父那樣施以仁政。
雖然民間大都相信“看其老子,得知小子”,不過這位即將登基的太子可不是什麼好相處的性子。相反,他用棋盤將吳王太子活活砸死的“豐功偉績”彆說是讓邊遠地區的百姓對其印象不佳,就是在老劉一家經營了幾十年的關東,提起太子啟也都沒啥好話,但也沒到胡寅稱其“刻薄任數,以詐力禦下”的地步,隻能說是不及其父,並且在為人上有著指尖宇宙般的差距。
當然,考慮到老劉家的節操就和老朱家的接地氣一樣很有保障,跪在靈前神遊的皇孫劉瑞更相信即使是在平行世界裡,無論是已經作古的大父(祖父)還是暴脾氣的阿父,都完美繼承了老劉家的刻薄寡恩,隻是大父比媽寶的伯大父和八歲就進太子宮的阿父活得更苦些,所以像太公(曾祖父)那樣是個演技派。
隻是不同於太公走的是親民路線,劉瑞的大父更喜歡把自己包裝成白蓮花。
往近的說,諸呂之亂的劉襄三兄弟,養於呂後膝下,算得上半個嫡子的劉長,以及劉盈的幾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劉瑞心裡有數,這宮裡宮外的聰明人都心裡有數。
而往遠的說,大父的原配,呂後親指的代王後和她親生四個兒子是怎麼死的,或許比劉襄三兄弟和劉長的死因更令人心冷。
至於為何對太婆大母閉一隻眼。
一是為了打壓開國功臣,二是為了做樣子給天下人看,三是因為薄姬和竇皇後,乃至其族都非常識趣,明白皇帝的底線在哪兒,所以懂得見好就收,不會把骨頭啃乾淨後再把肉湯乾完。
縱觀薄氏一族和魏國一脈,目前隻有劉瑞的堂舅父薄戎奴在朝為官,而且因為太舅薄昭坐罪自殺的緣故基本就是掛名的吉祥物。他也不爭不搶,見人總是三分笑,任誰都得問上一句“軹侯”。而竇家也是一樣的。還未升級為太後的竇皇後雖是良家子出身,但在入宮前其父已亡,骨肉分離於戰火之中。即便是在文帝助其找到兄弟後,竇家也隻有竇皇後的弟弟竇少君在朝為官,其兄就和薄戎奴以外的薄家人一樣,在關中混吃等死,不問世事。
也正因此,朝臣宗親才會對薄姬竇皇後的評價良於呂後,並且在劉徹與竇太後鬥法時坐觀虎上——畢竟劉徹占了大便宜不見得待見他們,但是有諸呂的前車之鑒在那兒,竇皇後做大了肯定得待見他們。
想到那位能與始皇並列的漢武,劉瑞除了壓力山大,便是壓力山大。甚至說的再誇張點,他有種刀架脖子,隨時會死的壓迫感。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老劉家對發妻的刻薄寡恩是寫在基因裡的(劉病己:我不是,我沒有,你不要瞎說)。況且縱觀西漢曆史,雖然在太子的吃雞成功率上傲視群雄,僅次於太子即是常務副皇帝的大明,但是在嫡皇子乃至太子的悲慘遭遇上與曆代王朝也隻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差距。
更慘的是,劉瑞親媽薄細君(細君並非是薄皇後的本名,而是古代女子的自稱)就是曆史上第一個被廢的悲劇皇後。既是外戚,又是長輩的強行撮合,而且還碰上刻薄寡恩又顏控的老劉家。可想而知,長相普通,性子柔順的薄細君有多難熬。
文帝薄姬尚在時還好,劉啟就是再討厭薄細君,看在阿父大母的麵子也哄下貌不驚人的妻子。而等文帝薄姬相繼去世,光靠沒有實權的薄戎奴,一個無子無寵的皇後就算是德行頂天,還得為太子之母讓道。
諷刺不?
即使是被稱作女性地位較高,太後有權參政的漢代,也會因無子毀掉椒房殿的主人。更諷刺的是,漢代比清代更講嫡庶,但無子的皇後,有權命令少府九卿的皇後,可沒有祖宗家法的庇護。
劉瑞覺得一個三觀正常的現代女人光是看到《漢書》上有關於薄後的生平介紹就能想象一個溫婉柔順,本該在遠房祖母的蔭蔽下無憂無慮長大的女孩為何枯萎在宮中。
如果不是薄姬和薄家的安排,薄細君興許隻是普普通通的簪嫋之女,然後嫁給一個家境殷實的簪嫋或上造為妻,過完自己無憂無慮的一生。
然而她姓薄,享受了薄姬的蔭蔽,就得為薄氏一族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