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勿覆曲沃桓叔,孺子王之……(2 / 2)

劉瑞見狀,再次行了個大禮,終於不帶哭聲道:“不孝孫告退,還請大母勿因不孝孫而難過。”

說罷,劉瑞便弓著身子,保持著行禮的姿勢告退。

跟著劉瑞的小黃門直到出了長壽殿才哆哆嗦嗦地吐了口氣,交集道:“殿下您也忒大膽了吧!居然敢在太後麵前那麼說。”

因為劉瑞的身高問題,弓著身子的小黃門恨不得抓爛頭發,焦急道:“怎麼辦!怎麼辦!要是太後真的記恨您,耽誤的可不隻是您和皇後啊!”

“急著什麼,天還沒塌下來呢!你就急成這樣。”劉瑞瞥了眼這個被他從永巷裡救出來的小太監,忍不住歎了口氣:“放心,還有太皇太後和父皇擋著,太後就是再不滿,也不會對親孫子下狠手。”

末了,劉瑞還敲了下小黃門的腦袋,無奈道:“李三,你這心理素質,以後還怎麼承擔重任?”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三那“八十六”的忠誠度在椒房殿裡也是首屈一指。按照係統的解釋,七十以上的忠誠度就屬於死忠裡的死忠,而到八十就是屬於對方願意為你去死的地步。

估計東漢的關二爺對劉備也是有著八十以上的忠誠度。

而在劉啟的朝堂上……

不是劉瑞有意貶低,而是劉啟的大臣裡,即便是他大力扶持的晁錯,也不會有八十以上的忠誠度。

這也是劉瑞對李三充滿耐心的主要原因。

他身邊的人可以不聰明,也可以出身卑微,但是不能不聽話或者作死。

最重要的是,你作死可彆牽連上他。

或許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要求對方單方麵地保持忠誠無異於抹殺人格,但是說句難聽的話,從古至今的官員選拔裡,哪年沒有obedient測試。

而且比起現代,古代的情況更危險吧!

九族連坐禮包了解一下。

“以後沒事跟著母後的大長秋學習一下,彆總是一驚一乍的,惹人發笑。”

李三摸了摸自己的額頭,並不因劉瑞的斥責感到沮喪,反而依舊心有餘悸道:“這不是擔心您嘛!長壽殿的可是太後啊!雖然您有太皇太後的寵愛,也不該這麼大膽呀!”

在底層宦官眼裡,能去伺候皇子無疑是一步登天的事。尤其是像李三這樣從永巷裡的低層宦官一躍成為嫡皇子心腹的傳奇。

雖然在大長秋,宦官令那兒,李三還算不上角兒,但是對於普通的小黃門而言,他已是榜樣中的榜樣,走哪兒都被笑著叫聲李公。”

估計後世的“公公”一詞就是這麼來的。

李三這是真的為劉瑞感到著急。

都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今上登基時,先帝的近臣輕則告老還鄉,留份體麵,重則一刀兩斷,屍骨無存。

士子出身的達官顯貴都如此,何況是貼身伺候的小黃門。

是以在李三成為劉瑞的心腹後,沒一刻是輕鬆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劉瑞順利登基,並且像高祖那樣長壽的話,他李三還有幾十年的好日子咧!

就是以後給劉瑞殉葬了,他也是以宦官令的身份風風光光地活了幾十年,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