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世上又怎麼可能存在隻屬於一個人的小天地呢?尤其是楊敏還有一對特彆的父母,他們無比熱情地,一廂情願地認定自己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會按照影視劇或者雜誌推薦的方式,把她打扮成小公主。來客人的時候,他們會把她推著甚至是兩隻手拉著來到人群的最中間,要求表演歌舞。他們總是告訴楊敏,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可愛的,你是最漂亮的。
有的時候,楊敏覺得自己不是父母的孩子,是他們貼在牆上的那張獎狀。
楊敏終於鼓足勇氣爆發了。她哭訴人們背後的議論,那些她不漂亮不優秀說不定不是父母親生的閒言閒語。
作為一個孩子,楊敏把憋了很久的怨氣發泄出來以後,她就恢複了,晚上甚至睡了一個好覺。反而是她的父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用小心翼翼,甚至是緊張的心情跟楊敏說話,仿佛她是一件珍貴的易碎品。
人們總是在問,什麼是家庭的溫暖,什麼是父母之愛。楊敏的父母在嘗試著壓抑天性。他們減少了出門的次數,謝絕了所有的歌舞表演邀請。甚至有一次,父親陪她去了書店。隔著玻璃牆,楊敏坐在書店裡看書,父親無奈而無聊守在書店外麵看著人來人往。那個時刻,楊敏真實地體會到了父母之愛。她與意識到了,父親開懷大笑的聲音幾乎在家裡消失了。
楊敏不知如何處理這個難題:如果愛一個人的表現,是壓抑自己的天性,是忽略自己的感受,是讓自己消失。那麼,愛的意義,到底是讓人們幸福,還是讓人們難受呢?
父母之愛帶給楊敏的,除了溫暖,還有拋棄。
楊敏站在鋼琴麵前,想象著母親拉著她的小手,一個鍵一個鍵地按著,父親坐在一邊打著拍子,一臉陶醉的模樣。儘管父親每次喊她小公主,她都是一臉嫌棄。但是,每一次當她閉上眼睛,她就堅信,她就是父親的小公主。即便她的堅信在世人看來是一個謊言,在她的理智看來是一個笑話。但是,她仍然堅信著。這份堅信,是隻屬於她一個人的最後的城堡。
“佳佳,相信我,一個哪怕是打你罵你的父親活在這個世上,也要好過沒有父親。”楊敏對徐佳佳說。
你活在這個世上,父親這個符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家庭的成員,他們更多的,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是一種社會身份。
徐盛的葬禮之後,楊敏突然對徐佳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