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
“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正賓陳紀神情莊重地望著跪拜的荀衍。
“——字汝休若。”
“謹受命。”
荀衍以手加額,肅然拜下,結束了整個冠禮儀式。
清明過後不久,伯父為十一堂兄荀衍舉行冠禮,並如曆史一般取字“休若”。
荀衍的衍,即是水朝大海奔騰不休,而休若的休,則是止息停止,一個奔流,一個停留,正反相合,正暗含儒家中庸之道。
正賓許縣陳紀陳元方,正是發明“九品官人法”陳群的親爹,也是世說新語中,陳太丘與友期行中,言辭犀利的小朋友元方。
當然如今人家不是小朋友了,雖黨錮在家,卻是聞名郡中的高士。
前來觀禮的賓客也都是潁川大姓,陳、韓、鐘、祭、唐、劉,不是衣冠仕宦就是皇室宗親,可惜先前來信,要來冠禮的姐夫陰瑜,不知是什麼事耽誤了,並沒有來。
荀柔看見伯父為賓客相互介紹,自然將唐衡家那支前來族人,介紹給唐太常之弟,不免懷疑這一場冠禮舉行的時期微妙。
冠禮結束之後,堂兄便準備出門遊學。
這個時候士族青年,十七八歲行冠禮,再出門遊學,是一種風氣。
不僅增長見識,也是向外展現才學,提升名望。在查舉製度下,沒有過硬的背景,就要有非常的名聲,才有能出仕為官。
荀家固然是名門望族,入仕不算太難,但隻是做個案牘勞形的小吏,顯然不符合堂兄的人生規劃和族中的期望,所以需要宣揚自我才華價值,以提高入仕檔次。
能舉孝廉自然最好,但征辟入郡中為吏,還是在縣中為吏,當然不同;成為主簿、上計、五官椽這樣掌事官吏,或者書記、文書這樣的小吏,也有很大差彆。
荀家家風向來熱心時政,有兼濟天下之心懷。
便如荀悅大兄,至今不受征辟,並非無意仕途,而是覺得時局渾濁,難有作為,他喜好著述,文章少言經意,多為褒貶時政,闡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堂兄出門遊學,族中相熟兄弟,都同至高陽裡闕下相送。
原本折柳送彆,離情依依,左邊一首“行行重行行”,右邊一首“黃鵠一遠彆”,連荀柔在旁,都感動得眼淚要掉下來,結果突然一個族兄吟了一句——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好家夥,大家頓時笑倒一片。
荀衍也朗然大笑。
他自幼熟讀詩書、習劍法、熟讀六經、精研騎射,等得就是終一日離開家門,鵬程萬裡,一展所學。
“諸君勿複相送,我去也!”
荀柔望著他不同往日老成風格,瀟灑上馬,揚鞭而去,躊躇滿誌,意氣風發,雖然心知離彆在所難免,多少還是有些惆悵。
不久就是穀雨,連綿幾日下雨天後,牆角和屋簷犄角旮旯裡,悄悄長出一叢叢綠茸茸的青苔,有些腐朽的木頭柱子上,長出絲絲縷縷的小白蘑菇。
這些青苔和蘑菇,雖然看著可愛,但放任不管,卻對木頭屋子、黃泥牆麵都有腐蝕作用。
在雨季布穀鳥聲聲叫喚中,田伯拿起鏟子,滿院巡視,不一會兒就集了一大堆。
長成大兔子的小灰,一臉憨憨湊上去啃,呆呆嚼了一會兒,大概是不合口味,又蹦躂去彆處。
老爹在屋裡發奮著述,荀柔坐在屋簷邊,膝前放著石板,百無聊賴畫著《倉頡篇》不知所雲的字句。抬頭見翠綠的青苔和雪白的小傘蓋放在一起,十分清新悅目,他心思一動,把石板丟到一邊。
從廚房裡拿出橢圓的淺口耳杯,在杯底墊一層碎石,灑上浸過水的泥土,再鋪上青苔種上小白蘑。左看右看,還差點意思,他又回自己屋子,把自己最近玩捏的泥偶,挑了一隻兔子放在上麵。
小小的一盞,看著就可愛,荀柔多做了幾隻,嘗試不同造型,送給親近的幾家。最後剩下兩盞,他想了想,往北向族兄荀衢家走去。
他記得,荀攸正從這位族兄念書。去年剛回高陽裡時,他被放在二伯父家托管過一陣,阿姊晚上來接他回家,碰到過好幾回荀攸從那邊歸家。
整個高陽裡,這位族兄家五層高、彩繪精巧的樓閣,是最高、最顯眼的建築,有時樓中還會飄傳出樂曲,在端莊樸實風格的高陽裡,實在稱得上獨樹一幟。
上次送豌豆黃,各家都以食物、玩具回禮,隻有這位族兄回了一隻雕鏤精致的檀木匣,匣中放還他的漆盤,盤中放一枝新蕊半吐的粉靨帶露的杏花。
走近宅院,還未進門,便有陣陣花香襲人。
不稍片刻,一身素絲直裾的荀攸快步迎來,將他請入院中。
前庭桃李零落紛飛,東牆滿架薔薇卻開得正好,雪白嫣紅二色,在陽光下盛放,爬滿如漁網斜編的竹架。
頂著這樣的壓力,荀柔仍然打開提盒,捧出耳杯,可以說很自信了。
荀攸微微驚訝,輕手接過,置於掌上,仔細觀賞片刻,點頭稱讚,“精致玲瓏,清新可玩,頗為風雅。”
“那送給你玩,”荀柔特彆高興,大手一揮,“澆水應該能活幾天,等枯萎掉,你再把杯子還我就行。”
這種耳杯,他就給他爹剩了一隻喝酒,其他全禍禍了,要不回收,家裡來客人,都得找隔壁借餐具。
荀攸單手托著耳杯,微微一笑,“攸多謝小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