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況葉沒有意見,從這個分工可以看出,兩人還是比較照顧第一次上工的他。
砍秸稈可比搬運打捆要辛苦許多,長時間的彎腰,以及不斷前進被玉米葉割在臉上的感覺,做起來並不容易。
就這樣三人開始動起來,簡修文和劉康民已經下鄉有一年有餘,乾起農活來已經有模有樣,砍秸稈的速度並不慢。
至於況葉,目前勉強能跟上他們的速度。
在原本的時空,他雖然也是出生農村,但那個時候家裡麵基本已經不種地,父母一代基本上已經在城鎮生活,隻是逢年過節才會回家看看長輩。
而他除了小時候和爺奶生活過一段時間,不至於五穀不分,但農活卻是沒怎麼接觸過。
原身雖然生活在這個時代,卻是出生在城市的孩子,就算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勞動課,但其實乾起活來還是不怎麼麻利。
再加上他這幅瘦弱的身體,哪怕是簡單的搬運和打捆做起來,速度也不算快。
抱秸稈的時候,同樣會被玉米葉割到,乾一段時間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人也開始熱起來,開始冒汗。
這時被玉米葉割到的地方,逐漸被汗液打濕,又癢又痛的感覺襲來,整個人非常的難受。
對此況葉除了趁間隙用袖子擦一下這處的皮膚,還不能停下來,前麵兩位知青一直在不斷的前進,玉米秸稈在不斷的堆積。
好在這不是什麼重體力的活,他還能堅持下去。
就這樣三人一直忙到臨近中午,中途隻稍微休息了一段時間,但這樣他們負責的這塊玉米地,秸稈也隻清理了一半。
不過他們此時得收工了,小隊長也通知忙碌的隊員收工,他還專門到三人負責的這塊地看了一眼。
發覺進度還算不錯,看到有些狼狽花臉的況葉,心下對這名新來的知青感官好了不少。
乾活慢些不要緊,隻要肯乾活,速度這些總會提起來的。
“走吧,先回家吃飯。”隨著小隊長離開,三人也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劉康民遞了兩根玉米杆子給況葉。
這是靠近根部的玉米杆,再砍秸稈的時候,兩位知青也會看著挑選一些水分充足的,專門把它們留下來,這是不錯的零嘴。
之前中途休整的時候,況葉也吃了幾根,味道有些清甜,也就不客氣的接下來,然後跟著兩人往回走。
回程的途中,遇到不少隊中的小孩,劉康民和簡修文也把手中抱著的玉米杆,大部分都分給了這些小孩,自己隻留下一兩根。
其他清理玉米秸稈的隊員也同樣如此,有些留的多一點,是準備拿回家給家人甜甜嘴。
對於這樣的舉動,並沒有人站出來說什麼不合時宜的話。
從這一點能看出,隊上的人情味比較重,在這個時代地裡的產出,除了自留地,基本上都是公家的,真要較真這些玉米杆隊員們就這樣分配,是要招惹些閒話的。
有人不懷好意的話,後果還更加的嚴重些。
不過這裡的隊員基本上都是陳姓人家,基本上都上都是出自一個宗族,也就沒人拿這說事。
因此他們三個知青這樣做,也就沒人多嘴。
雖然有兩根玉米杆墊肚子,但回到住處,腹中的饑餓卻還是非常的強烈。
好在早上煮飯的時候,是準備了中午的份的,隻需要再弄個菜就可以開飯。
這樣的天氣早上煮的飯也不需要熱,三人直接到小菜園中采摘了些蔬菜,十分迅速的弄好。
從回來到開飯用了不到十分鐘。
吃完飯收拾一番,三人抓緊時間休息了一會兒,不久後又聽到隊員們喊上工的聲音。
下午的太陽比較大,出門的時候,兩位知青提醒況葉準備一杯水,以免到時候難受。
跟著簡修文兩人,況葉用空置的玻璃瓶裝滿了一瓶淡鹽水,這是中午現燒的開水放涼些後,兌的從泡菜壇中舀出來的鹽水製成的。
還是那塊玉米地,三人下午的動作反而要快了些。
主要是況葉逐漸熟練起來,有時候還能幫著砍些秸稈。
在五點多的時候,這塊地的秸稈被清理乾淨,如今打成捆的秸稈被整齊的倚在土邊的斜坡上。
這些秸稈還要晾曬一段時間,才會被隊員們運回去,到時候一部分用來喂牲畜,一部被分給隊員們當柴火。
況葉和簡修文他們,此時正坐在土邊,喝著最後淡鹽水,同時也等待記分員的到來。
他們也沒等多久,一天的忙碌下來,簡、劉兩人各自有八個公分,而況葉是六個公分。
對於公分怎麼算,況葉不是很清楚,後邊聽兩人解釋,一個勞壯力滿打滿算,一天最多也十個公分,他今天的已經不算少。
算完公分三人也就收工,不過要先去還今天領到的工具。
在交還工具的時候,小隊長陳繁榮讓況葉先留下,待會兒和他一起去把口糧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