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出生在文學之都——白城,不管您信或不信。不是真正的世界文學之都,比如巴黎、或金陵煙雨(“小巴黎”)。但也具有情調,如和平廣場的設計風格,不是一般城市雕塑,比如宿州的和平雕像?可比。您可以說它更有詩意。詩意、意境也許是文學的靈魂。他還繼承了亞寒帶特有的樂觀血液,如果沒有來這靠近L城之地,他應該也可以在故鄉靠兜售二手圖書、或電子書致富。
他給自己取(網)名叫卡夫卡。很多人叫卡夫卡,日本人也有,田村卡夫卡之類的,多麼可怕的名字,毀掉了卡夫卡的象征感和符號性。也許那個作家是真誠的,但他也有詞不達意的時候,他想。至於其他的濡慕風雅的鄉下漢,他們叫自己寒鴉是為了提醒自己的渺小。但小郭叫卡夫卡是初戀的朋友贈送的雅號,名副其實。但願。
他也讀過Eileen Chang,中文和英語,賣書的時候順便看到的,因為有文青朋友喜歡安妮寶貝,他不喜歡當代的,因為他更有品味和聰慧?但他擁有南京土話“貓娃子”一樣的好奇心,於是去翻了“祖師奶奶”,他不知道上海女作家模仿過一個盎格魯男作家,曾經和那當代日本作家一樣負有盛名,隻是不及真誠。也許。但他接受女作家一點,不判斷人,耶穌的美善之一。
但他不知道或忘記了女作家也不小心判斷過另一位同胞女作家。但是看人看主流,瑕不掩瑜,他想。
他是個早慧的人,所以他意識到,寫作,這些寫書的人究竟是自我實現,還是所謂天命。聖畢哲警示過,寫得成功也可能會是虛空?或虛榮(vanity)。世界的真希望當然不會是自我實現。聖維雅納神父也提醒過,人要麼完全屬於上帝,要麼完全屬於世界。
讀紅樓夢和毛姆的Eileen Chang和“卡夫卡”會有何關聯?除了他們曾經都到過北美洲?電影台詞這麼無關痛癢的來一句。但事實、或真實,真實比虛構有更深沉之戲劇性的“真實”,可能另有一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