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武士彠樂嗬嗬的問:“那你想參加什麼呢?你文不能提筆,舞也比不上姐姐,那你參加是為了上榜末嗎?”
如意皺著眉道:“爹,我要參加禦和射,一定不會榜末的,學館的那些男孩子都比不過我。”
武士彠道:“所以你昨天又打了長史家的小豆乾了?”小豆乾是利州長史家的小孩子。
如意搖頭晃腦得意的道:“是他太笨,昨天射箭又輸給了我,所以輸了要被打手心,輸不起還哭了,不像個男孩子。”
結果頭搖到了楊氏黑了的臉色上,笑容一下凝固,馬上變臉慘兮兮的道:“娘,我錯了,我再也不欺負他了。”
三女花雀開始拍手道:“姐姐快把手伸出來,姐姐快把手伸出來。”
如意慘兮兮的看向武士彠,武士彠仿佛發現了房頂上的花紋很好看,抬起頭看向了房頂,隻是嘴角的笑快憋不住了,大女明則把臉埋進了碗裡,如意看沒辦法,就慢悠悠的伸出了手道:“娘,輕點,如意嫌疼。”
楊氏道:“你疼,那長史家的小公子疼不疼,府正家的小公子疼不疼,刺史家的小公子疼不疼,讓你去學館學習,你就去欺負人是吧。”
如意道:“娘,不是我要欺負他們,是他們不如我,輸了還不服氣,所以才會立下誓的,誰輸了就打手心,結果他們輸了,我猜他們一定不是疼哭的,是羞愧哭的,還不如我一個女子。”
楊氏道:“那我讓你到學館是讀書畫畫的,你怎麼不跟其他大人家的女孩一起玩呢?為什麼偏偏去男孩子一起?”
如意扁扁嘴道:“娘又沒有說什麼必須是男孩子的,什麼必須是女孩子的,再說了我蜀中女子多豪傑,哪裡差的了男子,你看,他們還不如我呢?”
楊氏看到說不過如意臉更黑了:“那今天蜀中豪傑的娘要教訓教訓豪傑了,告訴她娘親說話的時候不許頂嘴。”
如意手雖然伸出來了,嘴裡還是不服氣的說:“娘不講理。”
這時候武士彠實在是忍不住了,哈哈笑出來,如意看到自己要被打了,爹還笑,更加苦著臉看向武士彠,武士彠趕忙道:“教訓先欠著吧,還是趕緊吃飯吧,都涼了。”
楊氏見這樣隻能作罷,對武士彠道:“大人也是,以後不要再帶著如意到軍營去了,現在哪裡還有點女孩子的樣子。”
武士彠深以為然的點頭道:“牡丹你說的對,不能再帶她去了,太不像話了,居然讓將士們叫她將軍,哈哈,比我這個正牌都督都有威儀,哈哈。”
大家都笑了,一家子其樂融融。
上巳節一般會在利州的一處大河邊舉行,名為黑龍潭,據說有神龍蟄伏其中,所以是祭祀之地。上巳節雖然也被成為上巳女兒節,但是參加競技的人也有適齡的男子,希望也能夠吸引女孩們的目光,一開始是大祭,然後就是競技,因為唐朝以武立國,所以尚武之風盛行,禦、射、戰技都是項目,也會有舞樂等方麵,這些競技科目男女不限,都可以參與。
大女明則在上巳節上表演的是一段劍舞,贏得了眾人的讚譽,劍舞這種剛柔並濟的表演在唐朝盛行,既有武的淩厲也有舞的美感,也烈也柔,這是唐人的內在性格,坦蕩灑脫包容,像水一樣,明則的劍舞也是,《不染》,明則站在一麵戰鼓上,步點即鼓聲,劍光如流水,時緩時急,也如烈陽,光照四方,一曲《不染》,不止是明則的一支舞,也隱喻了明則的一生:不願染是與,非怎料事與願違。(來自簡亦弘的不染)
在武順跳舞的時候,有三個人在遠處看著,武士彠、李勣,還有一個小孩子,李思文,因為一些事,李勣需要過來和武士彠見麵。武順跳完舞時候也過來找父親,小男孩看見武順就害羞的低下頭,喊了一聲‘明則妹妹’,武順叫了一聲‘思文哥哥’。李勣道:“都不是第一次見到你明則妹妹了,怎麼還是這麼害羞呢,哈哈。”武士彠道:“這說明還是見得少啊,哈哈,明則,帶著思文哥哥到處去逛逛吧。”武順乖巧的道:“是的爹,走吧,思文哥哥,我們一起去玩吧。”兩個人就一起離開了,李勣和武士彠笑著看著兩個人一起走了。
如意參加的是射,射是君子六藝之一,也被稱為射禮。據《周禮》記載,在“射禮”的整個流程中,第一番射是不計成績的,隻要求外表和體態合乎要求;第二番射才屬於正式的比賽,射中箭靶才能計算成績,稱為“主皮”;而從第三番射開始,射手不僅要容、體合於禮,要射中箭靶,而且射姿還要與樂節相配合,要按照音樂的節奏發射,以體現射手的深層修養。孟子說,“發而不中,反求諸己”,另有“射以觀德”。所以射是祭祀活動中很重要的比賽,參加的人也是很多的。
參加射禮的孩子最大不超過15歲,因為16就是成年了,不允許再參加,射禮要求持弓挾一搢三。“挾一搢三”即一箭搭弦,另外三箭束在腰上,第一箭是禮射,不用射中,後三箭則要算籌,(傳統射禮是一項非常嚴格複雜的祭禮,這裡為情節簡略),首先就班,參賽選手到達比賽場地。然後選手取弓矢,搢!拿取弓、箭,並回到指定位置。然後決!遂!決即為戴好扳指,遂,即為戴好護臂。然後起鼓,請射。最後司正示侯,示意獲勝者。
如意一副男孩子的裝扮,一身紅衣,頭上也束了一根紅色發帶,手裡是武士彠為她量身打造的小弓,在射箭之前,如意摸了摸掛在脖子上的決,這是從小就陪著她的一件東西,爹娘告訴她這個東西會給她帶來運氣的,這時她還不知道這個決的前一個主人是誰。
最後一箭,如意隻有射中箭靶中心才能贏,這是她平時都沒有射中的地方,她皺著小眉頭,咬了咬嘴唇,閉著眼深吸一口氣,又摸了摸胸前的決,睜開了眼睛,沒有猶豫,眼裡透著堅決,(就像日劇《明天媽媽不在》裡的‘郵箱’的目光,讓我記憶深刻),射出了最後一箭。
上巳節結束後不久,朝廷開始了裁並都督府,這是李勣帶來的消息,武士彠的利州也在被裁並之列,但是武士彠因為善政,被唐太宗調往了唐四大都督府之一的荊州府升任大都督,從二品官職,自新皇即位後,這在李淵的老臣中是很少見的皇恩,三個女兒不得不隨父去往荊州,走之前武如意戀戀不舍的對楊氏說:“娘,我不想走,我不想離開利州,我以後再也不欺負小豆乾他們了,我們能不能留在這裡啊。”
楊氏道:“如意啊,這是皇命,皇命不可違。”
如意也明白什麼是皇命,隻能難過的說:“那娘我去跟小豆乾道歉,把我的小烏龜龜丞相送給他,讓他以後記得找我玩。”
楊氏知道離開這裡孩子們也很難受,如意從懂事就在利州長大,舍不得很正常,但是這就是皇命,武士彠幾年間從長安,到揚州,再到利州,現在到荊州。
在武士彠治理利州的五年間,深得利州百姓的民心,所以離開的時候,百姓都自發的來送彆武士彠,武士彠看著管道邊的百姓們一邊走一邊給路邊的耄耋族老施禮,一位老者拿過一碗酒水說:“大人自任利州都督以來,一心為民,為利州百姓謀福祉,現在大人高升,但利州百姓永遠不會忘記大人的大恩的,這一碗酒水就算為大人送行了。”
武士彠接過酒水,喝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倒在了路邊,道:“我武士彠也不會忘記利州,忘記大家的。”說完就流下了淚水,向周圍遍施一禮,才上馬離開。周圍的利州百姓也是在一邊流淚,一邊說“大人好走”。
這時楊氏母女也是在馬車裡麵哭,忽然聽到了外麵有人在喊:“如意,你彆走啊,如意。”如意從馬車的窗口看出去,是一個跌跌撞撞追著馬車跑過來懷裡抱著烏龜的小孩子,如意看著說了一聲娘,撲向也楊氏的懷裡,卻沒有勇氣再去說再見。
利州百姓對於武士彠是記恩的,對武家也是維護的,哪怕之後武後稱帝,天下反對武後的人那麼多,利州百姓也是支持武後的,用很多地名來表達百姓對武後的擁護,這是武士彠在利州贏得的民心,(芳流劍閣光被利州——郭沫若詠武則天)。
這段六年的時光也是少女武照最重要的兒時記憶,她出生在長安,卻在僅僅百日就隨父親離開了長安,所以對於長安是沒有什麼記憶的,後來在揚州三年也隻是繈褓中的嬰孩,沒有什麼特彆的感情,隻有在利州武照留下了最難以忘懷的童年,這裡是她人生記憶的開始,這裡有她肆意奔跑的山野,有她一起玩耍的童年玩伴,還有和家人一起的最快樂的時光,後來武士彠赴任荊州後一直身體不好,家中愁雲密布,最終去世在大都督的任上,再後來武照隨母親回到並州文水,卻多被幾個兄長欺負,後來投奔長安,就再也沒有過利州的開心,所以利州的六年是武照在以後多少年都不曾遺忘的美好。
632年,武士彠升任荊州大都督。武士彠在荊州打擊豪強,“寬力役之事,急農桑之業”,使荊州生產發展,“奸吏豪右,畏威懷惠”,唐太宗再次手敕稱譽他的“善政”。
武士彠因為在荊州任上兢兢業業、勤政愛民,武家也備受皇恩,長兄武士棱得封宣城縣公,二兄武士逸得封安陸縣公,三兄武士讓卻因為身體不好已經病故,武士彠的二子也各在並州老家安家立業,與遠在荊州的父親少有往來,武家此時是最興盛的時期,真的到了一人得勢雞犬升天的地步,上下皆大歡喜。
還有一件事,武士彠也為自己的大女明則定下了一門親事,大女武順會嫁給並州都督李勣的次子李思文。武士彠和李勣是舊相識,早年在李淵賬下二人就多有來往,在後來的太子秦王之爭的時候二人也都是隻忠心皇上李淵的中立派,所以二人早早就曾經約定兩個孩子的婚事,會在武順年齡到的時候就結為親家。
時間到635年,貞觀9年,這些年心中一直鬱鬱寡歡的太上皇李淵終於再也抵擋不住內心的痛楚,舊病複發駕崩於垂拱前殿,年六十九歲。廟號高祖,初諡太武皇帝(後改諡、加諡為神堯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同年農曆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後祔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