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內憂塵埃落定 才女徐慧晉封婕妤^^……(1 / 2)

皇宮紫宸殿皇帝已經收到了太子關於這次蝗災治理的通報,這次真的是太子的書信,不是晉王李治的,隻是太子的書信讓在場的三個人有點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皇帝,魏征,長孫無忌,一個比一個糊塗,這怎麼好好的事情就結束了?之前皇帝都已經決定接受放棄太子的一些局部失敗,現在怎麼太子就好端端的凱旋了?為什麼什麼都沒有發生,世家放棄計劃了?沒人能夠解答他們心裡的疑惑,好歹太子一行人已經到了皇宮,剛下馬就被皇帝的口諭拉到了紫宸殿詢問事情的詳細情況。

太子,李治,如意三人來到了皇帝麵前,太子和李治是當事人,如意有資格進來是因為她擔負著起居館記注官的責任,所以也被叫了進來。

皇帝先是詢問太子這件事的經過,太子表示,自己一路巡視災情,然後根據情況決定坐鎮並州居中負責災情調度,後來李治幾次根據自己的安排和支援的糧食妥善的處理了賑災中的問題,自己一直在治理蝗災中兢兢業業,王氏家主也是聽到自己在賑災的時候馬上就慕名送了很多糧食來表示對太子的支持,當然了,齊王;李佑一直在並州為自己籌謀劃策,晉王和女官如意在治理中做了一些事的,還是有一些功勞的。

在場的所有人聽到太子的說法直接就驚呆了,太子為了洗脫責任,幾次把李治的書信原封不動的送到皇帝手裡,居然還會說自己有安排?並且李治的信裡明明說過王氏有煽動民變的嫌疑,結果太子居然說是王氏慕名而來,還送糧食?皇帝差點沒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錯誤了,或許世家真的沒想借題發揮?是自己自作多情了?那李治的書信是什麼意思?不過太子好歹還記著李治和如意,還有李佑,知道雨露均沾,沒有自己獨占功勞。

皇帝聽完太子的話沒有什麼表示什麼態度,隻是淡淡的問了一句:“李佑一直在並州為你出謀劃策嗎?”

太子也不知父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不是應該先獎賞自己嗎?這麼大的功勞,但還是回複道:“是啊,齊王為兒臣提了很多建議,兒臣多有裨益。”

皇帝點頭道:“好了,朕知道了,你也先下去休息吧。”

“是,父皇。”太子趕緊應道,隻是準備走之前想到了一件事,太子看了如意一眼對皇上道:“父皇,兒臣有個請求。”

皇帝麵無表情道:“講。”

太子道:“內宮女官武內官在蝗災中遇事果決,頗得兒臣欣賞,不知父皇是否可以把武內官賞賜給兒臣。”太子這是在提醒如意不要亂說話,自己會完成自己的承諾。

皇帝看了如意一眼,沉默一陣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太子聞言就行禮離開了,走之前還偷偷示意了如意一眼。

然後是晉王李治對於事件的講述,李治主要講了自己等人先是發現災民的異常增加,然後就是自己的幾次求糧,再就是去王氏求糧的時候偶然發現王氏就是災民聚集的幕後之人,有煽動民變的嫌疑,李治就趕緊加急上報了太子和皇上,這都是皇上已經知道的事,跟李治在信上描述的差不多,現在看來是後麵的事發生了一些出乎自己預料的意外。李治接著講到自己等人因為情況危機,糧食不夠,不得已想出了冒充太子四處求糧的事,以及自己冒充太子祭祀祈天拉攏民心的事,以及吃蝗蟲的事,以及後來如意再次去王氏求糧的事,直至到最後王家主突然親自送糧的事,還有太子從天而降大獲全勝的事,從頭至尾的說了一遍,皇帝聽了李治的話又驚呆了,這跟太子說的差距十萬八千裡的情節是同一件事嗎?隻是李治對於諸多事情的應對簡直就是完美啊,用選拔的方式管理災民,這不就是分化災民的力量嗎?還是知道用祭祀來拉攏民心,並且以身作則敢去吃蝗蟲,這不就跟自己當年一模一樣嗎?可以說是無懈可擊,所以皇帝驚呆了,這還是自己那個最不起眼的兒子嗎?

皇帝不動聲色的問道:“這些都是你做的嗎?”

李治摸著頭道:“是的父皇,是我做的,可是不是我想的,其實很多辦法都是武內官想的,當然我也有做事情,比如冒充太子這件事,跟武內官沒有關係,是我自己做的。”李治一邊往自己身上攬責,一邊又想給如意爭取功勞。

皇帝的心情雖然有些好轉,但事情還沒有結束,不管是太子還是李治,他們的敘述並不能完整的勾連起整個事件,那就是世家在裡麵的戲份,沒有這個結論,這件事就不可能算完。

皇帝思考一下向如意問道:“你有什麼能告訴朕的嗎?”

如意也是開始敘述,她說的大部分都是李治說過的,隻是有一些李治也不知道,那就是自己跟王家主的談話,於是如意說出了自己的經曆:世家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對皇帝的不滿,是很多世家一起的態度,皇帝聽了這句話微微點頭,這根他判斷的一樣。其次,世家的計劃也是針對太子展開陰謀,然後引動皇帝的防禦安排,再引爆其他地方的民變,讓皇帝自顧不暇,最終逼迫皇帝屈服,皇帝還是點頭,這也是他的判斷,隻是這一切為什麼沒有發生呢?如意解釋道:“因為我把世家計劃已經暴露的事情告訴了王家主,他知道事不可為,所以就停止了行動。”

原來是這樣,皇帝又問道:“他們計劃失敗可是為什麼會借糧給你呢?”

如意猶豫一下道:“王家主很豁達,也並不在意這些糧食,所以就借糧給我了。”

皇帝笑一下道:“這還的確是他們的嘴臉,除了自己什麼都不會在意,那他為什麼又會到了災民那裡呢?不是已經認輸了嗎?”

如意道:“他得到了太子殿下不在那裡的消息,知道了我跟晉王殿下冒充太子的事,以為這是反敗為勝的機會,他就想利用太子殿下臨陣脫逃的事和冒充太子的事逼迫皇上屈服,所以他想抓,呃,抓賊抓臟,人贓俱獲。”這個形容詞如意自己用的很尷尬,皇帝和魏征等人聽了也是想笑,繼續問道:“這的確是個好辦法,然後呢?”

如意道:“本來我跟晉王殿下都以為要被揭穿了,這時候太子殿下就來了,也許稍微遲一刻,王家主就會傳開這個消息了。”

大家聽如意說完才算是徹底了解到了這件事,各種陽差陽錯,各種轉折,不但克服了世家的陰謀詭計,還是一場完美的大勝,這就超出了皇帝的預期,但是依舊有很多問題,皇帝讓李治和如意到殿外稍侯,李治還想詢問自己冒充太子的事呢,結果還是被趕了出去,有些話他們已經不適合聽了。

在二人出去之後皇帝問道:“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魏征道:“雖然出了些意外,但不得不說,世家的選擇還是很好的,在我們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如果不是這些意外,勝負就會逆轉,但好歹我們贏了。”

長孫無忌道:“經過這一次暗鬥,世家可以消停一陣了。”

皇帝道:“是啊,這就是戰爭,千算萬算也許就會輸給一個巧合,可是這是巧合嗎?我們能贏是因為治兒和如意的堅持,從時間來看,承乾不該是這時候才到的,朕的聖旨到了以後他沒有直接出發,而是不知道為什麼拖延了很久,不然他早就該到了,甚至不至於有最後這危險的一幕。”

魏征知道這是太子在這次的事件中給皇帝留下了太多的不滿意的地方,自己本來想借著巡視蝗災的事讓太子挽回一些在皇帝和群臣心中的形象,卻沒想到這次蝗災會被世家利用,變相的把太子置於了危險的境地,還好太子沒出事,不然自己也會有責任,但是太子是沒事,卻比有事更不如,正如皇帝所言,他不怕太子的失敗,就怕太子沒有承擔,現在來看,太子一直在躲著事跑,一點擔當都沒有,自己這個老師做的失職啊,這會兒又聽見皇帝在表達對太子的失望,自己開口不合適,因為自己是太子的老師,不開口也不合適,自己是皇帝的謀臣,可是這該怎麼說?魏征一直以睿智被人稱頌,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搭茬。

另一邊的長孫無忌作為太子和李治的舅舅也是不好說話,都是妹妹長孫皇後的親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說哪個都不合適,所以也是一言不發。

思考良久魏征還是決定開口道:“皇上一心想把亂世打造成治世,這就需要規矩二字,而太子繼位就是這天下最大的規矩。”

是啊,太子繼位就是最大的規矩,就是名正言順,就是正統,就是大義,對此皇帝有切身的體會,哪怕自己再優秀,玄武門之事也會一直跟著自己,就算死了也會被史書流傳下去,哪怕自己是被逼的,哪怕隱太子再無能,這樣的結果不該延續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太子李承乾的作為真的讓皇帝有些許的茫然啊。

長孫無忌見皇帝的情緒不對趕緊問道:“皇上,那這件事該如何收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