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受了逆子李佑的刺激想要徹查謀反之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在李佑家搜查出的書信,皇帝這時候才知道李佑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長孫無忌道:“齊王李佑的叛黨中我們抓住了一個人,名叫紇乾承基,是太子東宮的一名侍衛,平時負責傳遞太子和齊王之間的通信,在被抓獲之後為了免死於獄中上書此事,為此我們又去搜查了李佑的府邸,發現了這些密信。”
李世民慢慢的看著這些書信顫抖著手看過去,原來如此,好精妙的策略啊,這時李世民才知道了暗殺計劃完全是太子和李佑自汙以嫁禍魏王的陰謀,他完全不敢想象太子會參與其中,再細看日期,應該就是自己斬殺孌童稱心之後的事,所以自己的兒子因為一個下賤的奴仆就想叛變自己的父皇?這就是自己的太子?皇帝不曾有過換太子的心,但這時候卻沒想到太子這樣傷自己的心。
隻是長孫無忌並沒有停手,在皇帝看完太子和李佑之間的書信後又拿出一些書信,長孫無忌道:“這是一起發現的書信,隻不過是齊王和魏王之間來往的書信,根據信裡的記錄,李佑和魏王也是早有往來,其中太子在蝗災中臨陣脫逃的事應該有魏王的陰謀參與,還有那個叫稱心的孌童也是魏王在李佑的通風報信中給太子準備的。”李世民聽後趕緊打開書信查看。
這時候李世民是完全震驚了,所以太子的很多所做所為其中也有李泰的引誘和陰謀?好啊,自己的這兩個好兒子,一個陷害一個,一個不放過一個,可是李佑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看似是太子的狗腿子,私下卻又跟魏王李泰有聯係,在中間挑唆二人相爭,最終留下書信證據漁翁得利?這麼看來是所有人都被李佑玩弄在股掌之間啊,聯合李泰陷害太子,然後聯合太子嫁禍李泰,順便還想殺了李治,這是想把自己和長孫的三個孩子一網打儘啊!還真是儘得陰氏的真傳啊。
接著長孫無忌又拿出一些書信道:“這是陰德妃向李佑通風報信的信件,所以李佑在封地也會知道長安的風吹草動。”
李世民這時候心如死灰,就連看書信的力氣都沒有了,聲音低沉的問道還有什麼?
長孫無忌道:“根據紇乾承基的招認,太子其實一直在私下準備謀反之事,太子曾對手下言,東宮的西牆,離皇上的殿閣隻有二十步,即使想做大事,也會比李佑方便的多,但此言現在並未被證實,我並沒有對太子進行調查。”
李世民知道長孫無忌的意思,事情是到此為止還是繼續查下去是個問題,如果到此為止那李佑就是替罪羊,如果繼續查下去皇上就需要麵對太子的問題,所以他把選擇的權力交給了皇帝自己。
李世民道:“查,朕倒想看看這些事到底是真是假。”說實話李世民這時候還抱有一絲幻想,有沒有可能這都是李佑的一家之言?還是一個陰謀?他不相信灌注了自己無數心血的太子會想殺了自己,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不配為人子了。
長孫無忌心中微微歎氣,他知道李世民的不甘心,他也不甘心啊,他是太子和魏王的舅舅,他也完全不敢想象這兩個人會變成這個樣子,但從現在的證據來看這些事或許就是事實了,皇帝是不看到結局不死心,因為這樣的打擊太大了,讓人沒有勇氣接受,現在隻求太子沒有作亂,這恐怕是皇帝心裡唯一的光了。
這可惜這天意偏偏不隨人願,太子在知道李佑被捕之後也知道自己的秘密恐怕也會被自己的父皇知曉,這樣的情形還真是應了太子之前對自己的鼓勵,置之死地而後生,殊死一搏,所以太子開始聯絡一些對皇帝有異心的人以及想要乾大事的人:李世民的弟弟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皇帝的女婿,房謀杜斷杜如晦的兒子)、再就是陳國公大將軍侯君集,這才是太子的底氣,太子和侯君集的牽線人是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太子做好了起事的準備,但沒想到會被紇乾承基告發,長孫無忌的動作也更快,馬上就把太子的準備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杆同黨悉數被捕,太子也被幽禁在自己的東宮等待事後發落。
長孫無忌回複皇帝“太子造反的局勢已經成形。”這也讓李世民熄滅了心中最後的光,皇帝最後的希望沒了,也就證明了皇帝的育子經徹底失敗了,這麼多年的付出算是白搭了,自己為了太子恢複隱太子身份的臉也是白打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皇帝拿著自己的天子劍把紫宸殿砍了個稀巴爛,皇帝這時候真的有些後悔立李承乾為太子了,或許如果是立李泰為太子,那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麻煩,自己的兒子們也就不會自相殘殺了,曆史就不會重演了。
父子反目、兄弟鬩牆的禍亂時隔不到二十年再次發生,要知道這件事作為李世民多年的噩夢,他為了自己的兒子不在重蹈自己的覆轍,和長孫可謂是悉心照料這些孩子,這也是長孫臨死之前的遺願,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自相殘殺,可是現在呢?或許李承乾為太子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錯,自己有現在教育太子的失敗也是立嫡立長的那些人的責任,想到這裡李世民想到了咬著牙道:“規矩!規矩!這就是魏征說的規矩嗎?這就是他一心擁護的太子嗎?作為太子的老師就是把朕的兒子教育成這個樣子嗎?”
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已經接近癲狂,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這個千古一帝也失去了自己的冷靜思考,把太子造反的責任遷怒在已經死去的魏征身上,因為魏征即使到死也在跟皇帝說立嫡立長是規矩,現在事實證明魏征錯了,皇帝當年立太子或許應該立賢,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規矩”立長,如果立賢的話,那就是李泰為太子,這樣自己會不會就不用麵對兒子自相殘殺的事了?其實這隻是皇帝盛怒之下的自然而然的想把責任推在彆人身上,因為他害怕在自己兒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玄武門之事的影子,所以就會遷怒於魏征的“規矩”。
接著皇帝又遷怒於跟著太子一起造反的侯君集,侯君集被帶到了一片狼藉的紫宸殿,他以往做皇帝心腹的時候來過無數次這裡,隻是現在是作為階下囚來到這裡,或許這也會是最後一次吧,侯君集心裡有了淡淡的悔意。
李世民看著雖為罪臣,但自己熟悉的麵孔道:“侯君集,如果朕沒有記錯,你年少就入我秦王府為幕府,跟著我常年征戰,即使是朕的玄武門之事中也有你,就是因為朕信任與你,之後多年你又為朕平吐穀渾,兵出高昌,對抗吐蕃,朕也以國士待之,就算是後來張亮暗報你有反意朕也不曾責怪於你,結果現在你這樣回報於我,侯君集,你就是這樣對待朕的信任嗎?”
這時候侯君集聽了皇帝的肺腑之言開始痛哭流涕道:“是臣愧對於皇上啊,罪臣因為貪婪金銀財物而對皇上心有不滿,現在想來皇上待我以國士,罪臣卻自甘墮落以仇寇報之,這是罪臣鬼迷心竅啊。”
李世民道:“你可有過後悔之意?”
侯君集道:“罪臣自從和太子殿下謀劃開始就夜夜難安,噩夢不斷,曾經數次想麵聖請罪於皇上,此時罪臣已經悔不當初,可是這時候已經上了造反的逆船沒有了改過自新的機會,最終還是走錯了路,罪臣罪該萬死而無怨言。”
李世民道:“朕從來都不想做殺害開國忠臣的事,但你的罪責即使朕不追究,也過不去群臣那一關,可謂是天理難容,你還有什麼話想說?”
侯君集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這時候已經鑄成大錯悔之晚矣,現在看皇帝還問自己的遺願,知道皇帝最自己還是鐘愛的,嚎啕大哭道:“臣彆無他求,隻求皇上赦免我的妻兒,一來為罪臣埋了這副賤軀,二來也好將來繼續為皇上儘忠。”
李世民答應了這件事,就這樣侯君集成了李世民誅殺的唯一一位功臣,甚至在事後有人建議將侯君集的畫像踢出淩煙閣也被李世民以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為侯君集現在犯錯而否定了過去的功勳給拒絕了,從這一點看,這就是李世民作為一位君主的開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