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受氣感業散心 淑妃尋機懲治武氏^^……(1 / 2)

太宗皇帝周年祭的順利籌辦,為負責主持工作的皇後王婠贏得了足夠的聲望,順帶著也掌握了足夠多的權柄,之前後宮中很多還處在搖擺位置的人現在不得不在明麵上臣服於皇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淑妃蕭未央,她算計王婠不曾反而讓王婠殺雞儆猴,成了立威的靶子,也算是為王婠一統後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雖然這並不是蕭未央自願的。

從太子妃到皇後的改變不隻是王婠身份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轉變,李治上位前王婠能夠掌控的隻是區區一個東宮,除了名頭並沒有多少權勢,這也是蕭未央當時能夠跟王婠分庭抗禮的原因,可是皇後之位就絕對是不一樣的程度,進封皇後不隻是作為一國之母,母儀天下,統領後宮,整個王氏家族都會跟著王婠一起受益,掌控了後宮就相當於掌控了大唐半壁江山,權力那就是名正言順的東西,蕭未央自然名正言順的被她壓製,所以一時的得意並不代表什麼,反而會讓人失去認清本質的能力摔跟頭,隻不過這一切並不代表王婠已經可以高枕無憂。

王婠在徹底掌控後宮之後擺在眼前的事就隻有一件了,那就是作為皇後最重要的事:誕下這個國家的繼承人,太子。如果沒有太子那皇後的所有榮華富貴都隻不過是過眼雲煙,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生一個孩子才是皇後的根本,也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

這件事要求王婠不管是絞儘腦汁還是用儘小心思,她都必須得做到,但實際上王婠對自己並沒有絕對的信心,因為她從太子妃到皇後已經幾年的時間,讓她明白了一個事實,李治對她並不感興趣,甚至是排斥,所以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她就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盟友,那就是貴妃鄭珠賢,如果鄭珠賢能夠生出一個孩子也算是暫時解了王婠的燃眉之急,因為在生孩子這件事上蕭未央遙遙領先於她,現在已經為李治生了二女一子,王婠不會允許蕭未央繼續擴大優勢,所以鄭珠賢就是王婠企圖用人數來壓製蕭未央:她跟鄭珠賢兩個人總能生過蕭未央一個人吧?

一切都是為了生一個孩子,不然王婠作為一個皇後怎麼會容忍鄭珠賢這個蠢貨貴妃的存在?本來還希望靠她來克製蕭未央這個淑妃,結果鄭珠賢這個蠢貨接二連三的操作實在是擊穿了王婠對她的期待,甚至在這一次的周年祭中差點被蕭未央得逞,從此之後王婠是真的不敢在哪件事上麵信任鄭珠賢,現在王婠對鄭珠賢唯一的期待就是生一個孩子,不過鄭珠賢作為一個傻子對王婠也有好處,那就是容易被控製,如果鄭珠賢也跟蕭未央一樣有野心,那王婠不就是在給她做嫁衣裳嗎?所以事情還是得兩方麵辯證,鄭珠賢蠢就蠢點吧,是個能生孩子的女人就行了。

隻是王婠這個新皇後算是穩住了自己的位子,新皇帝李治卻是越來越憋屈,一來各家的老狐狸都在朝堂上,李治這個新皇帝還是太嫩了點,二來長孫無忌作為太宗皇帝臨終托孤的監國護駕之臣,也不會把國事由著李治的性子來,所以對李治多有約束。

這樣時間長了誰還看不出其中的道理,短時間內沒有問題,可是朝堂並非鐵板一塊,長孫無忌為了自己外甥的皇位少不得用一些雷霆手段,也就有了一些仇人,並且對於長孫無忌的權傾朝野,有人樂見局麵這樣發展,這都是長孫無忌拉攏的附庸和近臣,是此行獲利者。

也有人就不願意長孫無忌一家獨大,因為朝堂的蛋糕就這麼大,長孫無忌勢大必然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其實長孫無忌並沒有製定新規,大部分都是對太宗規矩的繼承,蕭規曹隨,可是群臣不會把這些事針對皇帝,隻會針對長孫無忌,因為長孫無忌同為朝臣,憑什麼執有皇帝的權柄?有些大臣心中自然會不滿。

可是朝堂上老謀深算的朝臣不在少數,他們不會愚蠢的跟長孫無忌正麵為敵,畢竟長孫無忌是名義上的監國,還是掌有生殺大權的,正麵對抗殊為不智,但並不代表朝臣們沒有辦法,對於這些人來說白子黑子都是棋子,明招暗招都是妙招,既然不想發生正麵衝突,自然也可以借力打力,既然自己等人做不了長孫無忌的對手,那就給他找一個對手合適的對手,稚嫩的皇帝就成了不露聲色的推上了這樣的高台,是為捧殺。

同為托孤監國,有人就想試試大唐李治是不是蜀漢劉禪,宰相長孫無忌是不是丞相諸葛孔明,二人之間是不是就沒有一絲嫌隙。

於是朝堂上有人會在請示皇帝想法之前主動詢問長孫大人的意見,也有人會對皇帝提出一些看似美好實則無用的建議蠱惑沒有處事經驗的皇帝,然後讓長孫大人否決掉這個皇帝以為很好的建議,這樣一次次的製造新皇和監國宰相的矛盾,這就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水滴總有石穿時,長孫無忌對此也沒有辦法,隻求皇帝能夠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

暗流慢慢的發展,坊間就有了“先有宰相後有天”的說法,天即是天子的暗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唐天下有什麼事,你要先去稟報宰相大人,然後才可以告訴當今天子。

這句話自然不會是長孫無忌自己傳出來的,畢竟他不會傻到自己說出這樣功高蓋主的話,這不是自尋死路嗎?可是長孫無忌也不知道這是誰說出來的話,說不準這句話就是從宰相府傳出去的。

自從長孫無忌位列監國的高位後,宰相府的長孫氏高門子弟也跟著水漲船高,李治為了表示自己對舅舅的敬重,對自己的表兄弟皆有賞賜,這樣長孫無忌的十二個兒子都可以出仕為官,本來這件事也無可厚非,畢竟大世家的子弟為官這是特權,可錯就錯在不是每個人都能守得住平常心。

長孫無忌的十二個孩子並不是都有乃父之風用腦子思考局勢的聰明之人,再加上有心之人刻意的捧殺,多是認為這是因為長孫家勢大才會權傾朝野,不說有高句麗淵蓋蘇文挾令天子的威勢,也是執掌朝堂的半壁江山,所以經常在府邸高朋滿座,把酒言歡,甚至自詡宰相府就是大唐的小朝堂,就連長孫氏的奴仆出外都會趾高氣昂。

雖然長孫無忌多次約束自己的兒子們,但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自視清貴,哪是長孫無忌幾句話可以糾正過來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種事傳不傳千裡無所謂,但肯定會被有心人會拐彎抹角的把這些話傳到皇帝李治的耳中,所以這內外的壓力讓李治經常苦悶抑鬱,他甚至有了看不清是非黑白的錯覺,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皇位。

嚴重的時候李治甚至害怕上朝這件事,因為人人都看向長孫無忌的目光對李治這個皇帝來說不亞於一種羞辱,可是他沒辦法反駁這件事,他的性格也讓他做不出這樣的事,所以李治總是憋在心裡,甚至影響到了李治的生活。

所以在王婠詢問鄭珠賢皇上私下生活的情況的時候,鄭珠賢一臉為難的道:“皇上或許近來是累了,每次總是沒心情,或者隻是短時間的應付了事。”

王婠就急了,趕緊詢問鄭珠賢是不是最近得罪皇上了,所以不願意在鄭珠賢身上浪費時間了?於是趕緊讓人盯著蕭未央的殿閣。

鄭珠賢馬上否認這種事存在的可能性,這個鍋她可不想背。

王婠又想到了一點,難道皇上把力氣用在淑妃蕭未央那裡?所以不來自己這裡和鄭珠賢這裡?想到這裡王婠趕緊讓人盯著蕭未央那裡。

其實王婠去問蕭未央也會得到一樣的答案,蕭未央最近也感覺到了皇上不對勁的地方,她甚至懷疑李治是不是在王婠和鄭珠賢那裡累壞了才到她那裡去,自己失寵了?就趕緊讓人去盯著皇上。

這是因為王婠她們不知道李治在朝堂上受的氣,她們看不到李治的心裡,所以誤會了李治,李治心思鬱結之下就想找人聊聊天解解悶,能開解他一下,結果不管去了哪個妃子的殿閣都是男女那點事,李治現在哪有心思做這些事,也就草草了事了,倒是讓王婠和蕭未央之間相互擔憂對方獨得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