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領尚書之首 李素節舉東宮之位^^……(1 / 2)

漫漫長夜,無心睡眠,長安城渡過了一個漫長的失眠之夜。

很多人在恍惚間聽著街上的打更聲,也許曆史的滄海桑田隻有這一聲一聲的打更聲千年不曾改變,就像這爭權奪利的陰謀詭計,千年後依舊在重演,但人們依舊樂此不疲,前赴後繼。

這一次所有人又摩拳擦掌的加入到了大唐新皇帝的東宮之爭。

從前朝開始東宮之爭曆來多腥風血雨,太子之位也像是一個魔咒,從來沒有放過任何一位太子。

隋文帝二子相爭,彼時晉王楊廣設計陰謀陷害太子楊勇,最終太子楊勇坐罪被廢為庶人,後楊廣登基帝位是為隋煬帝,楊勇最終被楊廣賜死。

唐高祖李淵二子相爭,彼時秦王李世民征戰天下功蓋大唐,是為天策上將,百姓歌功頌德念其名而不知久居深宮的太子李建成,最終李承乾和李世民各自為求自保成為了水火不容之勢,也就有了青史上濃墨重彩的玄武門之變,結果太子李建成事敗身死,秦王上位太子。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太宗李世民的太子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命運,甚至更加嚴重,看似二子相爭,實則四子相爭,明處是魏王李泰覬覦太子之位,實則還有齊王李佑在內挑撥離間,吳王李恪在旁虎視眈眈,太子李承乾最是悲催,論才智不比李泰,論氣度不比李恪,還是一個瘸子,一直被自以為是的李佑利用,這就是德不配位,最終謀逆失敗,李佑身死,李泰被貶,太子李承乾被廢為庶人,爭儲四兄弟隻有自知之明,幡然悔悟的李恪得以全身而退。

這麼看來,諸多太子無一幸免,太子的位置就像一個黑洞,總是需要有人用鮮血來祭祀。

現在命運的羅盤又來到李治的立儲之事上。

六月的天總是亮的要早一些,所以哪怕很多人晚上失眠,在四更多天色有光亮的時候也開始起床,有資格上朝議事的大臣們也需要早早做準備,為即將到來的東宮人選建言獻策做腹稿,雖然想說的話已經預演了很多遍,甚至戰況激烈的話也許都沒有開口的機會,但有話不說和無話可說地位是不一樣的,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機會主義者,多做準備就是有備無患。

時間到了五更五點,承天門上的敲響了準備上朝的鼓點,監察禦史也開始領著百官入朝,夾階,監門校尉二人執門籍,開始唱籍,也就是點名簽到,到者曰“在”。

點名結束之後百官再依次入宣政門,宣政殿,百官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分開各自立於殿閣左右,然後皇帝李治上殿坐在禦座上,百官禮畢,內侍監正式宣布朝會開始。

“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

這時眾朝臣在朝會上哪怕臉色略顯萎靡但精神亢奮,臉色不好是因為失眠,精神亢奮是因為朝堂就是戰場,失眠導致的充滿血絲的通紅眼睛,反而更像是為即將到來的唇槍舌戰殺紅了眼。

可是真的到了開口的時候就有人開始猶豫,畢竟今天要說的不說一件小事,而是需要舉薦東宮太子的人選,這就是在跟現在的監國長孫無忌為敵,所以沒人想做這個出頭鳥,私下密謀是一種感覺,但在朝堂上真的麵對長孫無忌的時候又是一種感覺,一時間朝堂上竟然有了短暫的安靜,隻剩下了粗重的呼吸聲。

長孫無忌看著這樣的情形,哪怕萬年不變的古板臉色,看著這個樣子嘴角也略微的抽動了一下,似有不屑。

說起來長孫無忌自從監國之後就再也沒有笑過了,每天都是板著一張陰沉的臉,這也就讓其他人有些懼怕。

接著有聯係的幾位大臣也開始互相使眼色,其中有太常卿蕭瑀和房遺愛等人,畢竟今天推出太子人選這件事是他們在一年前要求的,這是他們主動出擊的機會,他們不提那長孫無忌更加不會提了,這件事也許就過去了,而且這麼長時間的準備也容不得他們退縮,就想來一個不約而同的站出來。

就在他們準備邁腿站出來的時候,長孫無忌一直在盯著他們,看到他們的動作,長孫無忌倒是先發出了聲音。

長孫無忌隻是咳嗽了一聲,就打斷了他們的舉動,接著朝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長孫無忌的身上。

長孫無忌倒也沒讓大家失望太久,雖然又是多咳嗽了幾聲,但還是用自己不容置疑的聲音說道:“皇上,老臣有話要說。”

坐在上首的李治道:“左相,你有什麼要說的?”

長孫無忌道:“皇上,三年前河東等地發生地動之災,房屋倒塌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由此皇上特彆委派褚遂良大人作為特使到當地體察民情、撫恤百姓,並且免除了百姓的三年勞役稅負,現今經過褚遂良大人三年嘔心瀝血的治理,地動之災波及到的幾地都也已經得到休養生息,從百業凋零到百業複興,百姓安居樂業,河南河東等地為我大唐天下糧倉,是我大唐之本,褚遂良大人功不可沒,先帝有言,為臣者有功必賞,所以臣以為應當對褚遂良大人予以嘉獎。”

長孫無忌說完話朝堂上的目光都從他身上轉移到了站在下手的褚遂良處,褚遂良麵無表情,看來已經知曉此事。

李治之前因為此事已經得到長孫無忌的知會,現在隻是把這件事拿到朝堂上就是要正式宣布這件事,並且試探朝堂上眾臣的態度,畢竟從太宗皇帝開始,大唐皇帝就有善於納諫的家傳,所以這件事李治也就拿到朝堂來商量。

其他人也沒想到長孫無忌自己都已經被兵臨城下居然還有心情關心彆人,但現在還不知道長孫無忌的打算,對於長孫無忌建議嘉獎褚遂良也就沒有人開口,沒必要再節外生枝。

李治循聲問道:“左相可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跟眾臣商討一下。”

長孫無忌道:“臣認為褚遂良大人與臣同受先帝遺詔輔政皇上,這都是因為褚遂良大人有才學,先帝曾經評價褚遂良大人道:遂良博識,深可重也,現在河東等地已然得到恢複,褚遂良大人繼續留在那裡是大材小用,因此臣建議皇上應該召回褚遂良大人。”

眾人聽到這裡才知道長孫無忌是想把褚遂良征調回朝廷,有人有心站出來反對這件事,畢竟褚遂良回來朝堂上的位置就會少一個,可是卻沒有什麼合適的借口,長孫無忌說得對,三年前褚遂良作為皇帝特使去河東等地治理地震災情,當時災區就是一灘爛攤子,既要拯救災情中受災的百姓,完了還要負責災後重建。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出力不討好,且不說如果因為災情發生民變那就會因此被治罪,就算是沒有發生民變治理不夠得體,發生民怨也會被禦使上書申斥,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想要接手這件棘手的事,也就是褚遂良有這個膽識,並且把災情治理的井井有條,哪怕是要求最苛刻的言官也對褚遂良的功勞無可挑剔,現在其他人也就更沒有反對這件事的理由。

李治稍等片刻看到沒人反對這件事,也就笑著點頭道:“看來諸位大人對此沒有不同看法,那就按照左相的想法把褚愛卿召回朝堂任職吧,不過既然要召回,那左相對於褚愛卿的官職可有什麼想法?”

長孫無忌早就有了準備,也就沒有猶豫道:“臣以為褚遂良大人可勝任吏部尚書一職。”

長孫無忌話音剛落,朝堂一下子就從安靜變成了喧鬨,與近的朝臣甚至都開始竊竊私語,畢竟吏部尚書這個官職可不是小事,長孫無忌就敢把這個位置留給褚遂良?

吏部尚書,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之一,掌管著眾官員的資料以及人事任免權,影響著很多朝臣的仕途,其重要性位列六部尚書之首,是一等一的實權位置。

現在這個位置就會是外派三年的褚遂良的?這功勞的回報可真是豐厚啊,三年外派換一個吏部尚書,值當啊!這時不知道有多少人開始後悔當初沒有去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這個吏部尚書的位置之前是歸屬於長孫無忌的,這也是眾多朝臣認為長孫無忌權傾朝野的原因,長孫無忌利用自己吏部尚書的權力安排了太多的自己人,所以大家才會對此表示不滿,也就有了今天的“逼宮”之舉,雖然逼得是東宮,但意思是一樣的,就是表達對“監國大人”把持朝政的不滿。

所以現在長孫無忌自己把吏部尚書的位置騰出來,這是看清楚了形勢開始示弱?還是明哲保身,以退為進?所以才自願把吏部尚書的位置讓給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