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誓言如意身入局 謀太子三人各心思^^……(1 / 2)

沒有人是天生的權謀者,也沒有人能是權利遊戲中不勞而獲的贏家,女帝也不外如是。

武則天沒有顯赫的身世,入宮之後也沒有很高的起點,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這都是套在她身上的枷鎖,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她一朝成就女帝之位才更顯傳奇。

正如現在,如意有求於皇後王婠,即使在權謀之道上她天賦異稟,但現階段一樣要被王婠拿捏,那就是假如你有求於人,就要先自己做壞人,自己臟了自己,置身事外當然可以做白蓮花,但彆人沒有為你承擔責任的天經地義,所以王婠告訴如意她會考慮考慮,正如王婠所言,李忠和李弘於她而言都是螟蛉養子,她何必多此一舉來更換太子呢?其中的不確定性王婠沒必要沾染。

還有一個原因,如意想做什麼自己可以先做,如果需要王婠的幫忙,那至少要看如意自己做到哪一步,有沒有值得王婠出手幫忙的地方,畢竟如意是在為自己的兒子謀求太子之位,就算是蕭未央當初為了自己的兒子李素節上位東宮都不惜親自下場。

因為如意以色侍人,俗話說色衰而愛馳,在後宮,皇帝喜新厭舊是很正常的事,王婠就是要考量一下如意現在在李治心中的分量,看看如意還是不是李治的偏愛,再者,就算李治還獨寵著如意,又會不會有冊封如意的兒子做太子的想法,在這上麵,寵愛也是有等級區彆的,李治對如意的寵愛會不會動搖太子的位子?

所以王婠會看情況再決定自己的做法,這就是所謂的考慮考慮,如果李治有這個想法,是必定會跟王婠商量的,畢竟王婠是皇後,還是現任太子李忠名義上的母親,如果如意能吹成功這個枕邊風,王婠不介意幫她美言幾句,順便收養李弘做自己的養子,這才是王婠的打算,永遠一本萬利不會輸,反之,就算如意自己失敗,那王婠也不會損失什麼。

如意或許一開始不明白王婠的言外之意,以為是王婠在推辭這件事,但如意在權謀之道上的天賦最終讓她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可是讓如意自己對李治又如何說起這件事呢?如意本就知道李治惱煩於冊立太子這件事,所以她才想要走王婠的路子,如果她不知深淺自己貿然去做這件事,不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意不認為自己有這個分量,一時之間如意就陷入了兩難之中,做還是不做?她對蕭未央的仇是報還是不報?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意想起了李治對她說的“世家和臣子”理天下之說,所以這會不會是自己的機會?隻是如意沒想到自己最終還是擺脫不了對李治施展美人計吹枕邊風的命運,這也是她現在最大的資本了,之前她沒有在高陽公主的壓力下對李治用美人計,但在皇後王婠的陰謀下美人計就是如意唯一的選擇,這就是生活,看似選擇很多的時候,其實隻有一個選擇,你不做選擇的時候,現實會逼著你做出選擇。

並且如意還有一個心結,那就是她當年進宮之前,對自己娘親楊氏的承諾,要平庸一點,不出風頭,不要跟彆人爭強好勝;要自己管好自己,不要因為不必要的憐憫之心介入彆人的爭端,還有就是禮尚往來知恩圖報。

如果說不爭就不會輸是楊淑妃和李恪母子在朝堂的處事之道,那這三點就是楊氏牡丹告訴自己女兒如意進宮的偷生之法,如意這些年也一直都把這些話謹記於心,雖然她已經幾次介入紛爭,但大都是被動的陷入其中,是不得已之下的自保之舉,而現在,她是想主動出擊報複蕭未央,這也是她心中的一道坎,就代表她違背了當年對娘親的承諾,違背誓言,也是她難以下決定的原因之一。

隻是如意不知道自己心不在焉的模樣早就被李治看在眼裡,李治喜歡如意就是因為如意一直都在扮演李治知心姐姐的角色,遇事不明問如意是李治的一貫習慣,這是他從太子時期就養成的習慣,他知道自己腦子沒有如意靈光,害怕自己想不明白就會跟如意討論,也很少看見如意有這樣魂不守舍的時候,所以李治就在好奇如意最近是不是有什麼事,於是開口問道:“怎麼了?最近看你心不在焉的樣子,是發生了什麼事嗎?有什麼為難的可以告訴朕,朕來幫你。”

如意沒想到自己的異常會引起李治的注意,她不知道這件事對她的影響很大已經能夠被外人看出端倪,但現在李治已經問起來,如意是說還是不說這件事呢?如意想要裝作若無其事的作出否定,可是轉念一想,沒準這就是她唯一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一旦錯過恐怕就沒有了,這讓她想說出的“沒事”就卡在了嗓子眼兒。

李治看著還在發愣的如意,等不到她的回應更加好奇道:“怎麼了?你覺得有什麼事就連朕都不好處理嗎?所以說不出口?”

如意深吸一口氣,抓緊了掩在衣袖中的雙手,她決定放手一搏,如意聲音顫抖的道:“奴婢放肆,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治道:“有什麼話你就說吧。”

如意道:“可是,奴婢這些話說出來可能就是一種罪過。”

李治笑著道:“說吧,朕恕你無罪。”

如意道:“那奴婢就鬥膽講出來,奴婢是在為皇上憂慮。”

李治更加好奇:“為朕憂慮?昭儀為朕憂慮什麼?”

如意的想說的話已經說出口,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沒有了後退的可能,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跪著也必須要走下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意反而鎮定了下來,看著李治道:“陛下有大誌向,希望自己能上承先帝遺誌,整治百多年來皇權旁落世家的沉屙弊病,所以才會有皇上與臣子共治天下而不是與世家共治天下的說法,但世家勢大是經年累月下來的結果,就算是如先帝一樣英明也多受製於世家的掣肘,所以這件事非愚公移山的大宏願不能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陛下任重道遠矣。”

李治道:“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有些事隻有積少成多方能聚沙成塔,朕承父皇之恩方有天下,子承父願就是朕的使命,父皇在位時就是在把治理世家作為皇帝重任,朕又怎麼能畏難而退縮,雖有千難萬阻也唯有奮勇向前,不過朕還是理解昭儀為朕的擔憂。”

如意道:“皇上言重了,奴婢位卑言輕,也隻能做到為陛下憂慮這一件事,奴婢愧對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