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尊者燦爛如星海 位卑者遙渺如塵埃^^……(1 / 2)

流言道:皇後娘娘要“罪己”了?皇後娘娘要放棄對太子李忠的收養了?

沒有人能想到皇帝李治和皇後想要罷黜李忠太子這件事會延續出這樣的風波,說句不好聽的,你一個區區庶生皇子李忠有什麼資格讓皇後娘娘“罪己”?身為太子失格的是你,對養母不孝的是你,結果反而是身為養母的皇後娘娘屈尊降貴的承認錯誤,對天下人發詔自己“罪己”,這算什麼為子之道?

這時候沒有多少人會關注李忠還隻是一個年齡十歲出頭的孩子,也不會關注李忠成為太子才不到兩年的時間,更不會關注李忠七八歲之前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不起眼的、不被重視的庶生皇子,不會思考皇後“罪己”是不是在捧殺李忠。

在這樣的風雲激蕩之下,大家能看到的是皇帝,是皇後,是長孫無忌,李忠又算得了什麼?就連他的生母,現在貴為四大妃之一的賢妃娘娘的劉氏又有哪家會放在眼裡?

但這樣的流言卻搞得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措手不及,手忙腳亂,雖然大家都說這是流言,可是如果沒有人說這個話,沒有人傳播這個話,這件事又怎麼會在坊間鬨得沸沸揚揚,他們明白這些流言背後是皇帝和皇後,是他們對罷黜李忠太子這件事的不滿,是對他們阻攔這件事的回擊,隻不過是以退為進,不再像是之前一樣說道明處。

這樣長孫無忌又不得不請褚遂良、韓瑗和來濟等人來府上議事,且不說他們能不能攔下這件事,就說他們該以什麼樣的名義做到師出有名?這是皇後娘娘的罪己詔,是“罪己”,不是罪人,聖人還說“吾日三省吾身,有錯則改之,無則加勉”,現在皇後娘娘自己出來說自己犯錯了,要“罪己”,作為臣子能出去說皇後娘娘沒錯,你覺得自己有錯那你就錯了...所以這是有錯還是沒錯?

再者,皇後“罪己”隻是單純的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才會反省嗎?有這麼單純嗎?難道不是因為剛剛過去的太子罷黜風波?是這件事的延續,不是皇後娘娘學會了自省,病根是那件事,現在長孫無忌等人就算攔住皇後“罪己”又有什麼用?這不是治標不治本麼?再退一萬步說,就算長孫無忌成功勸說皇後不要自省了,皇後沒錯,那接下來李治這個皇帝又開始接著自省,接著“罪己”,這個局又該怎麼破?長孫無忌從政這麼多年,曆經的風風雨雨多了去了,但沒有多少能夠讓他像現在這麼束手無策。

褚遂良、韓瑗、來濟等人也是眉頭緊鎖,對他們來說李治和王婠這還真是鬨一出是一出,這皇帝和皇後讓他們做的,難道真的以為這些事是兒戲嗎?太子想罷黜就罷黜?收養的嫡皇子說不養就不養?這些事就算是放在尋常百姓家都會鬨得家庭不和,更何況是整個大唐?難道作為皇帝對這樣的風險就沒有一點預見性嗎?可是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就是臣子,不管是長孫無忌還是他們都沒有資格對李治指著鼻子教育,長孫無忌還好,是李治的舅舅,他們就更加沒這個膽量了。

可是對皇後“罪己”的流言他們又能做什麼?畢竟現在隻是流言罷了,他們就算想說什麼也要等流言變成現實也才能指指點點。

隻是還不等他們對這些流言進行管理,就又有新的流言開始散播,因為有人會問李忠是皇後娘娘收養的皇子不假,所以李忠就是皇後娘娘的嫡子,並且是唯一的嫡子,假如皇後娘娘真的不再對李忠收養的話,那皇後娘娘不就是沒有孩子了嗎?這麼說皇上不就沒有嫡子了嗎?這不就是庶生皇子做了太子?這隻怕不合適吧?不說是誰,淑妃娘娘蕭未央第一個就要站出來不滿,假如李忠沒有了嫡皇子的身份,她的兒子才是太子最合適的人選,這是又要掀起東宮之爭了嗎?

還有人說皇後娘娘不想繼續收養李忠並不是說皇後娘娘不想要孩子,而是有了新的收養人選,據說皇後娘娘非常認可昭儀娘娘的兒子,想要收養昭儀的孩子重新作為自己的養子,這樣皇後娘娘名下還是會有嫡皇子存在。

昭儀的孩子?這時候大家才想到皇帝一後四妃九嬪二十七世婦等人,如果說皇帝還有其他孩子的話也很正常,至於昭儀是誰大家還不甚在意,隻當是一個天降鴻運的女人,恐怕這就有了母以子貴的機會,那麼皇後娘娘想要重新收養的話也不是無理取鬨,隻是如果真的是皇後娘娘重新收養皇子的話,那這個孩子身份上就是嫡皇子,這樣合適嗎?身為太子的人選李忠是庶皇子身份,皇後的嫡皇子反而不是太子?這隻怕於理不合,所以隨著流言越來越多皇後娘娘“罪己”這件事真相不但沒有水落石出,反而更加撲朔迷離,誰也不知道事情的虛虛實實,卻也沒人敢去向皇帝李治和皇後王婠親自詢問流言的真假。

長孫無忌一樣不能,作為大唐監國,經年左相,長孫無忌不可能拿著一些市井流言去跟皇帝求證,他的身份不允許他做出這樣的事,可是長孫無忌知道這一波緊接一波的流言背後推手到底是誰,這個難題是他的,他必須解決。

無奈之下,長孫無忌隻能安排長孫德妃再去王婠的鳳儀宮詢問事情的真假,隻是結果依舊不如人意,甚至還不如上一次詢問的結果,上一次長孫德妃好歹還得到了一個“夫唱婦隨”的說法,這一次直接一問三不知,王婠反而讓德妃給自己講一講什麼市井流言這麼有趣,還驚動了德妃娘娘的大駕。

德妃登時被氣得一佛升天,以前王婠對自己這個德妃還算相敬如賓,現在這不就是把自己當傻子嗎?什麼不知道什麼流言,難道德妃還不知道這些流言從何而生?自然就是自己眼前裝傻充愣的皇後。

長孫德妃從一開始進宮就有自己的目的,她也知道自己的使命,長孫家有文德皇後珠玉在前,誰還不想做第二個長孫皇後,特彆是皇後王婠作為皇後一直都沒有孩子,這就是她的機會,隻等她有一個孩子,其他的事情自然就不再是事情,所以說實話,長孫德妃從來都沒有把這個不能生孩子的王婠放在眼裡,什麼皇後娘娘,等自己有了孩子,這個皇後她就要識相的退位讓賢。

結果現在看著王婠作妖的小人嘴臉,長孫德妃自然看不下去,話不投機半句多,沒說幾句話德妃就黑著臉離開,她倒想看看王婠能囂張到什麼時候。

王婠的臉色一樣不好,之前她迫不得已需要依靠長孫無忌的力量保護自己,但這並不代表她就甘願把自己辛苦維持的皇後的位子拱手於人,之前她可以對德妃作幾分讓步,也不在意德妃對自己不敬的態度,但王婠不是沒有脾氣的泥人,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傻子,相反,王婠沒有孩子還能維持自己皇後的位子十來年,這其中不知耗費了王婠多少的心血,就問有幾個皇後能為自己的皇帝金屋藏嬌?這樣的事情何嘗不是一種侮辱?但王婠就能做到。

蕭未央說王婠當初把武如意偷摸的帶進宮是在引狼入室,可是王婠引狼入室的又何止是武如意?長孫德妃算什麼?如果武如意都能算是引狼入室,那長孫德妃不就是索命無常,自尋死路?可是對於王婠來說這都是不得不這麼做的無奈之舉,當時她跟蕭未央爭寵落入下風,她隻能用武如意來破局,後來如意生子,李治意圖把如意提格為德妃或者賢妃,王婠為了避免如意勢大對自己造成威脅,隻能求助於長孫無忌,把德妃的位子送給長孫家,把賢妃的位子送給李忠的生母劉氏,這都是王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走的每一步,如果不是這樣竭儘心力的維持,換做任何一個普通人,隻怕這個皇後的位子早就花落彆家了。

同樣,現在已經沒有了來自宗室的威脅,王婠就想解決自己存在的隱患,一個是對自己真的造成威脅的長孫德妃,另一個就是無子,她想要收養如意的皇子李弘就是跟如意的一次交易,先是換取如意在李治身邊施展美人計,幫自己吹風,增加自己懷孩子的機會,再就是王婠知道李治鐘愛武如意,也就偏愛如意生的孩子李弘,所以哪怕她最終生孩子計劃失敗,王婠一樣可以成為勝利者穩坐自己皇後的位子,這就是王婠,殫精竭慮,未雨綢繆,步步為營。

隻是所有人都或有或無的忽視了一個人,十歲的太子李忠和他的生母劉氏。

在之前皇帝和皇後聯袂罷黜李忠太子之位的時候,劉氏求告無門,隻能求爺爺告奶奶的跪在王婠的鳳儀宮門口,劉氏日日都來跪就想要知道自己和兒子李忠到底錯哪了,他們會改的,結果沒想到跪了很多天連皇後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可是結果是好的,李忠被罷黜太子這件事沒有被通過,劉氏頓時感激涕零在鳳儀宮門口一頓磕頭謝恩,她以為這是皇恩,是後恩,自是一番感恩戴德,卻不知道這件事沒有通過跟李治和王婠沒有一丁點關係,相反這還是李治和王婠的提議,但劉氏不知道,她的眼界讓她看不到那麼遠,她隻能看到能左右她命運的人。

隻是這樣的好結果並沒有讓劉氏高興幾天,還不等劉氏在罷黜事件中緩下神來就有了皇後不想再收養李忠的流言,劉氏作為賢妃身在皇宮中,自然就是最先聽到流言的一批人。

起初聽到流言劉氏還不相信,可是到後來流言四起的時候,劉氏就慌了神,她的兒子是李忠,她的兒子是皇後娘娘的養子,所以她的兒子就是皇上的嫡子,所以她的兒子就能做太子,可是如果皇後娘娘不再收養自己兒子的話,這又是為什麼?太子失格?劉氏不知道自己十歲的兒子能做什麼失格的事,所以劉氏不懂皇後為什麼會放棄對自己兒子的收養?可是不收養自己的兒子皇後娘娘不就沒有兒子了嗎?這是為什麼?劉氏不知道,因為這都是流言。

再到後來有流言道,皇後娘娘不想收養李忠,是因為有了更好的收養皇子的人選,那就是武昭儀的兒子——皇上從太子繼位皇帝後出生的唯一的皇子,皇上鐘愛武昭儀,所以愛屋及烏,武昭儀的兒子就是皇上最喜歡的兒子,所以皇後娘娘才會另選收養人選,就是武昭儀的兒子,這樣的流言劉氏依舊不辨真假,但至少解決了皇後放棄收養李忠就沒有兒子的問題,讓人聽起來感覺這是真的,劉氏也真的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可怕,雖然它現在隻是流言。

劉氏不是長孫德妃,甚至不是鄭珠賢這個貴妃,雖然她有著賢妃的身份,但她沒有家族的支撐,她之前隻是一個教導李治房事的普通宮女,她是因為母憑子貴,是因為王婠不想如意獲利才做的賢妃,所以她依舊一無所知,依舊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思來想去劉氏隻能重操舊業,她想求見皇後娘娘,想再次表示自己的忠心,可是皇後依舊不想見她,不過這件事劉氏有經驗,她又拉著自己的兒子李忠去皇後的鳳儀宮門口長跪,這是她認知中唯一有用的方式。

劉氏看不清形勢,她的認知也不允許她看清一件事情背後的含義,她不知道李忠犯的錯其實隻是李治和王婠對長孫無忌發難的借口,在她的認知中皇後說李忠有錯那就一定是有錯,那劉氏就認錯,就長跪悔過,這是劉氏在做宮女時就形成的認知,或許這也是普通人的想法,不需要知道自己錯哪兒,隻要懲罰自己就行,隻要認錯就行,所以劉氏願意跪在鳳儀宮門口等待皇後娘娘原諒她。

曆史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也許就是一座山,位尊者燦爛如星海,位卑者遙渺似塵埃,有多少風流人物閃耀星漢光芒璀璨,又有多少籍籍無名者仿若沙海中的沙粒?

宮裡的上下大小似乎對劉氏這樣的行為習以為常,並沒有人願意為劉氏把話傳遞到皇後娘娘哪裡去,王婠似乎也對長跪在鳳儀宮門外的劉氏熟視無睹,並不關心劉氏的死活,哪怕劉氏還帶著自己的兒子,王婠名義上的養子李忠一起跪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