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暫代皇後之職 新羅遣使求援上國^^……(2 / 2)

禦醫也隻能勉為其難硬著頭皮應承了下來,這種事他逃不掉。

還有一個問題,禦醫問道,治病是在這裡治還是去哪?言外之意就是太子還被綁在椅子上,這讓禦醫怎麼治?

李治和長孫無忌思考一下,現在李忠病情不明,所以關於李忠的消息還是保密為好,既然現在李忠在鳳儀宮治病,皇後的保密工作做的挺好,那就繼續留在這裡也未嘗不可,也就安排人在鳳儀宮找了一處富裕的房間安置李忠治病,皇後的鳳儀宮大得很,不差這一間房。

安置完李忠那就需要處理皇後的問題,不管皇後是因為照顧太子不周害怕被責罰,所以不敢說出李忠的病情,還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想要隱瞞李忠的病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為皇後的隱瞞客觀上延誤了李忠的病情,如果對她不治罪不足以平民憤,這裡的民憤是多位大臣,王婠這麼做完全就是不顧及這件事可能引發的朝堂動蕩,李忠可以生病,但大臣們不該被蒙在鼓中,李治更不能,說重了這就是欺君之罪。

還有就是皇後讓郎中假扮醫婦進宮的事,被侍衛捉了個正著,皇後娘娘私帶男人進後宮,雖然大家還沒有離開這裡,但也知道這件事給皇後和皇帝的名聲帶來了惡劣的影響。

王婠自然也知道自己犯了多少錯,所以她才會從一開始就跪在這裡自請罪責,好讓李治看到她認錯態度誠懇,這樣也能酌情減輕懲治。

不過比起太子李忠的病,懲治皇後還並不是那麼著急,萬一李忠被治好了呢?有些懲治是不能收回的,所以不宜過重,不是不懲治,是還需要等,等一個結果再決定懲治的事,就是李忠治病的結果。

最終皇後因為隱瞞太子病情,造成了延誤,從今天開始就被禁足在鳳儀宮思過,準確的說是閉門思過,自己的家門皇後也不許出,後宮的所有事務也暫時交由他人管理,直到太子被治好,如果治不好呢?話沒明說,肯定還有後續懲罰,不過這已經算是剝奪了王婠身為皇後的權力,後宮的所有事務都不管她管了,她還算什麼皇後?就算李忠被治好了,難道還指望彆人把權力還回來?隻怕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王婠已經輸了。

這是長孫無忌和李治的決定,至於後宮之事暫且交由誰管,長孫無忌舉賢不避親,認為德妃是最合適的人選,出身尊貴,有能力,有學識,這又贏得了大臣們的一片讚同。

李治有些不願意,肯定不願意,前殿有監國長孫無忌,後宮有監宮長孫德妃,自己算什麼?但此時沒辦法隻能同意,這樣長孫德妃雖然還沒有皇後娘娘的名份,卻先有了皇後娘娘的權力,來的有些意外,但也理所當然,從她進宮那一刻起就是做著取代王皇後的準備,隻是現在最大的不足就是還沒有自己的孩子。

王婠聽著長孫無忌的安排心中也是冷笑,她在宮婢帶來消息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已經輸了,隻是沒想到武昭儀還沒有贏,長孫無忌就先贏了,不過王婠也沒有意外長孫無忌的做法,她知道自己隻是長孫無忌手中的棋子,也就可以是棄子,現在隻是長孫無忌收回了賜予自己的權柄。

不過,長孫無忌也彆想贏,這是王婠接下來要做的事,她不但要報複武昭儀,報複李治,也不會放過長孫無忌,因為長孫無忌打死也不會想到德妃是永遠都不可能懷孕的,就像自己這些年一樣可笑的不能懷孕,就算現在德妃有了皇後的權力又能怎樣?她還是沒有太子,永遠不可能有太子,所以王婠冷笑,她還沒有徹底的輸。

剩下還需要就是穩定朝心,畢竟李治這次帶著人浩浩蕩蕩從宮門口到後宮鬨得動靜挺大,不可能瞞住大家,還是需要穩定一下朝心的,不能讓流言滿天飛。

於是對外下旨隻說太子生病了,皇後娘娘隱瞞太子病情私帶郎中假扮醫婦進宮診治,算是延誤了太子的病情,所以皇上處置皇後娘娘在鳳儀宮閉門思過。

這樣即解決了發生在宮門口有人假扮醫婦的事,還說了太子生病的事,也恰當的隱瞞了太子的病情,這才算是妥善的處理了這一係列事情。

但李治和諸多大臣在離開鳳儀宮的時候俱是心事重重,都是嘴上說的好,太子的病一定會逢凶化吉安然無事的,可萬一呢?隻是這種話誰也不能說出來,不然就是咒太子不好呢。

長孫無忌也知道未雨綢繆,向李治勸諫希望皇上這些日子多多關照德妃娘娘,畢竟德妃娘娘剛剛接任後宮事務,還是需要皇上多加指點的,聽的人都能聽明白,長孫無忌這是感覺時不我待,想要讓德妃快點懷孕了,這樣她上位皇後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而不是現在這樣暫代皇後之責,所以督促李治乾活呢。

這樣的結果出來之後算是證明了如意的猜測,因為的確是太子生病了,隻是如意還不能確定李忠的病情有多嚴重,或許不會太樂觀,也或許下一秒就會好,因為如意自己前一段時間也算是親自體驗了一次失心瘋,雖然她自己不知道自己瘋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但還是從李治口中聽到了一些鳳毛麟角,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報複皇後成功了,隻是略施小計就報複了皇後,這就是楊氏說的蛇有七寸,龍有逆鱗,皇後不但被禁足在了鳳儀宮內,就連管理後宮的權力都成全了德妃,這讓如意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隻能說有個好大腿太重要了,長孫無忌無疑就是整個大唐最粗的那條大腿,但這跟如意沒多大關係了。

長孫德妃在聽到消息的時候也是一陣狂喜,雖然她早就做好了取代皇後的心理準備,但真的權力到手上的時候還是不一樣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己的肚子,想到這裡德妃又看向了自己平坦的肚子,如果不是因為肚子自己就可以去掉暫代二字了,至於皇後被要求閉門思過,是不是因為假扮醫婦偷人,無所謂,長孫無忌也是幾次寫信催促德妃要抓緊時間了。

蕭未央聽到王婠沒有與他人通奸倒是有一些感到惋惜,她還以為皇後讓人假扮醫婦會是什麼有趣的秘密呢,結果隻是因為太子生病了,太子跟她蕭未央有什麼關係?這讓做好準備看大戲的蕭未央甚是失望,不過蕭未央也少不了對太子生病叫兩聲好,想當初如果不是因為李忠的存在,現在的太子就會是自己的兒子李素節。

李忠和他的生母劉氏,兩個低賤的人,一個是教導皇上男女之事的宮女,一個是宮女生的庶出皇子,憑什麼能搶了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難道一個宮女還能和自己這個淑妃娘娘相提並論不成?難道一個宮女生的皇子還能和自己的兒子一樣有資格繼承皇位不成?但就是在皇後和長孫無忌的操控下,區區一個宮女生的庶出皇子居然就成了太子,一個卑賤的宮女成了和自己並駕齊驅的四大妃之賢妃,自己的兒子最終旁落,這是蕭未央一輩子嫉恨王皇後的事,要知道這可是太子的位子,不是吃飯少吃了一塊肉,所以現在聽說李忠生病,蕭未央就是會說好,病的好,老天有眼,病死才好。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李治還在為後宮和李忠的事煩惱的時候,邊境也傳來了消息,高句麗聯合百濟、靺鞨攻打新羅,攻占了新羅北部三十餘城,新羅國王派遣使者到大唐求援。

早在三年前百濟和新羅之間已有戰事,當時也是百濟侵擾新羅邊境,侵吞了大量新羅土地,新羅王派使者金法敏前來求援懇請上國皇帝能幫助新羅拿回百濟所侵之城。

當時李治還想像自己的父皇一樣意氣風發遠征百濟,但卻被長孫無忌等一乾老臣阻攔,無奈之下李治隻能對百濟下詔:“朕萬國之主,豈可不恤危藩(新羅)!王(百濟國王)所兼新羅之城,並宜還其本國,解患釋紛,韜戈偃革,百姓獲息肩之願,無戰爭之勞,若不從命,便支持新羅同百濟決戰。”

並且李治還是下令約束高句麗,不許高句麗支援百濟,不然大唐就會對高句麗出兵。

結果李治的皇帝詔令隻維持了三年,現在高句麗已經再次聯合靺鞨、百濟攻打新羅,並且已經侵占三十餘城,這不是打臉是什麼?視李治的臉麵於無物嗎?所以在新羅使者再次求援的時候李治下定決定要打這一仗。

隻是這件事李治放在朝堂上眾臣又是吵了個不可開交,有說應該再次降詔訓斥高句麗和百濟,勒令歸還新羅土地的,有說派使者調停幾方矛盾的,但就是沒有支持李治出兵討伐的,為啥,因為李治自打繼位之後就開始休養生息,以恢複太宗皇帝征戰多年對大唐的虧空,所以少有動兵戈,遇事能不打就不打,還有一點就是大家不信任李治這個皇帝,都知道太宗皇帝是個馬上皇帝,能打敢打,不說百戰百勝,也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所以大臣們也敢打,反觀李治,性格仁儒不懂軍事,萬一自己打戰失誤被李治這個外行追究責任是很可能的事,所以這對大臣們來說就是出力不討好,更重要的是長孫無忌不同意李治輕啟戰端,長孫無忌都不同意的事更沒人願意和長孫無忌對著乾,所以朝堂上幾乎沒有支持李治出兵的大臣。

因此對高句麗和百濟出兵這件事在朝堂上吵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吵出一個結果,到最後李治也看出了朝臣其實不是在真的吵架,而是想要鬨崩了這件事,李治不提他們也懶得吵,李治一提那就吵,一直吵架不出結果李治自然就不可能出兵,說是在糊弄李治也行,說是沒有直接反駁李治給皇帝留麵子也行,方正是李治想出兵就不可能。

因此李治也是心煩意亂,一種有氣沒地方撒的感覺,對比朝堂上的老狐狸,李治還是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