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放心去吧,中午鍋裡多添半把米的事兒。”胡秋燕不在意地笑道。
他們家在村頭有一個養魚的池塘,近幾年賺得很不錯,日子過得寬裕,不然也不會起心思送小兒子雲康去讀書。
秋華年讓九九把早上摘的野菜分出一半帶過來,自己則從背簍裡抓出一把高粱飴。
“秋燕嬸子嘗嘗。”
“這是什麼做的?怪好看的。”胡秋燕打量塞進自己手裡的十幾根糖條。
“前兩天給嬸子說的糖,我已經做出來了。”
“乖乖,這是糖?”胡秋燕拿了一根塞進嘴裡嚼了幾下,“老天爺啊,還真是!”
胡秋燕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糖,感覺比鎮上賣的麥芽糖更加清香甜糯,讓人回味無窮,她有些後悔把剛才那根吃得太快了。
“華哥兒,你給的太多了,留兩根給孩子嘗嘗鮮就行了。”胡秋燕說著想把糖條還給秋華年。
蠶豆大小的一小棍兒麥芽糖就賣三文錢,華哥兒的糖是它的三四倍大,味道還比它好,少說也得七八文一條,這一把怕是接近百文,胡秋燕哪裡敢要這麼多。
“嬸子放心留下,給家裡人都嘗嘗。”秋華年笑著推回去,“這糖叫高粱飴,成本不貴,我打算一條賣一文錢。”
這麼好的糖,才賣一文?!
胡秋燕在心裡品了幾下,要是才賣一文的話,她可以每兩天買一根,不,每天都買一根,切成豌豆大小的小粒,全家人都能每天吃到糖!
“華哥兒,嬸子真的服了,你這腦袋是怎麼長的,說用高粱做糖,還真就做出來了!”胡秋燕知道其中厲害,沒有問方子。
“我也是自己瞎琢磨,試了一下後真成了。”秋華年謙虛道。
胡秋燕嘖嘖感歎,村裡人背地裡都說杜寶言家的大郎斷了前程,這一家人以後徹底沒出息了,誰能料到大郎不行了,他的童養小夫郎卻這麼能乾!
“這糖嬸子就收下了,回頭我回娘家時帶幾條,給他們也誇誇我們華哥兒的厲害。”胡秋燕不再推辭,“以後你去鎮裡忙,儘管送孩子們過來,下次千萬彆帶東西了。”
就算一條糖賣一文錢,十幾文也夠抵兩個孩子很長一段時間的夥食費了。
從胡秋燕家出來後,秋華年朝村外走去,從杜家村到鎮上步行得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小時,現在日頭已經升得很高,不抓緊點時間就要來不及了。
背簍裡的一籃子糖和一籃子柳葉很輕,沒有給秋華年增加額外的負擔,按著原主的記憶,秋華年加快腳步在中午時到達了清福鎮。
清福鎮常住人口接近三千,是縣裡數一數二的大鎮,鎮中心有一橫一豎兩條呈十字形的主乾道,從中間斷開稱為東南西北四街,街上開著各色店鋪,路旁還有不少擺攤做生意的人。
孟圓菱家的豆腐坊在西街最儘頭,外麵是賣做好的豆腐的鋪子,裡麵小院裡擺著一個巨大的石磨,一隻眼睛蒙著黑布的騾子拉著磨一圈圈轉著,石磨側口源源不斷地滾出豆漿。
孟圓菱在鋪子裡幫忙賣豆腐,眼睛時不時往鋪子外麵看,一看見秋華年,立即丟下手裡切豆腐的木刀迎了出來。
“華哥兒你可算來了,快給我看看糖!”
“你倒是信我。”秋華年噗嗤笑道,“就不怕我沒做出來?”
孟圓菱不笨,拉著秋華年的胳膊道,“你真沒做出來,今天就不會來了,快彆賣關子了,讓我看看。”
“我昨天回家說我在杜家村認了一個能用高粱做糖的朋友,他們都不信笑話我呢!”
孟圓菱拉著秋華年走進收拾得乾淨整齊的豆腐坊,整個清福鎮隻有這麼一家豆腐坊,開了幾十年口碑良好,除了鎮上的人,附近幾個村子的人買豆腐也都從這裡買。
中午時分,鋪子裡站著五六個等著買豆腐的人,這些人都是熟客,算是看著孟圓菱長大的,聽見孟圓菱的話後紛紛看向他們。
見孟圓菱拉著一個年歲不大容貌清麗的小哥兒後,幾人都笑了起來。
“菱哥兒,怪不得他們笑你,高粱做糖的事兒也就你們小孩會信了。”
孟圓菱不服氣地鼓了鼓腮幫子,“我不是小孩了!如果是真的,你們一人買一個糖怎麼樣?”
有閒錢買豆腐的人都不差幾文錢,他們本就是沒有惡意逗孟圓菱玩的,想到麥芽糖一棍三文錢,這個高粱做的糖真的有也貴不到哪裡去,都答應下來。
“好好好,你讓你朋友把糖拿出來,我們就買。”